在中国古代,战争频繁,但一般的情况下,面对降卒都还是保持一个理性的状态,在君主看来,这些降卒将来可能就是自己的子民了,再退一步来说,这也是劳动力是不,拿去修路、修陵墓等这些降卒可是最理想的劳动力,给一点希望就够了。
但是却也还是有那么些极个别的君王或将领不按套路出牌啊,比如秦昭襄王和白起这对搭档,在长平之战后,白起坑杀了四十余万赵国降卒,这在战国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是绝对不敢想象的事,给一个小的诸侯国,全国人口加起来都不一定有四十万,更别说是四十万青壮男子了。
历史上是将这件事扣在了白起的头上,但是白起只是一名统军作战的大将,做出任何与战场战事无关的大事,肯定是要通过秦国高层同意的,所以坑杀赵国降卒这件事,应该是秦昭襄王的意思,白起只是一个执行者而已;理由也很明显,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留下的话自身粮食不足,放了的话等于赵国又增加四十万军队。
第二个就是项羽了,在巨鹿之战时,章邯率领王离、涉间共四十万大军围攻巨鹿,结果被项羽率两万军队渡河作战,与秦军大战九次,章邯破走,项羽率军继续北上进攻王离。楚兵以一当十,呼声动天。后来章邯被迫率众投降,没想到项羽觉得收降的二十多万秦军是一个威胁,于是将秦降卒二十余万全部在新安城南连夜坑杀。
说起坑杀降卒,都是极端残忍的事,但是唯独要给唐朝一名将点赞,这人就是薛仁贵;薛仁贵虽然出生名将世家,但是在他父亲这一代的时候已经没落,少年时家境贫寒、地位卑微,以种田为业,甚至还准备迁葬先辈的坟墓;所幸他的妻子劝他在等等,可以去唐太宗李世明那里试试。
正好当时唐太宗李世明亲征辽东,招募骁勇的将领,薛仁贵于是去见将军张士贵应征,自此步入军旅。在辽东战场上,薛仁贵凭借过人的胆气和武力赢得了唐太宗李世明的青睐,虽然唐太宗那次出征辽东未能尽全功,但仍然封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镇守玄武门。
唐太宗死后,太子李治登基,是为唐高宗;李治命程名振征讨高句丽,以薛仁贵为其副将。薛仁贵于贵端城击败高句丽军,斩首三千余级。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与高句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当时,薛仁贵手持弓箭,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所射者无不应弦倒地。
接着,又与高丽军战于石城,遇善射敌将,杀唐军十余人,无人敢当。薛仁贵见状大怒,单骑突入,将其生擒。十二月,薛仁贵又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将士,战后他因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让薛仁贵真正成为盖世名将的还是天山一战;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首领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李治诏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击九姓铁勒。郑仁泰、薛仁贵率军赴天山后,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
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大败九姓铁勒,并坑杀降卒十余万。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铁勒败军,擒其首领兄弟三人。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当时少数民族都是全民皆兵,青壮男子几乎被薛仁贵屠戮一空,剩下皆是老弱妇孺,再难成气候;从此,九姓铁勒衰败,不再为边患。
对付侵略者,如果能像薛仁贵一般,彻底斩断其根基,令其永世不敢再犯、永世不能再犯,未尝不是大功德一件;一战而尽全功,比之汉武帝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数次北伐,更胜一筹;汉朝时期的匈奴,从卫青、霍去病出征,直到窦宪时期才算一个终结,大汉边民不烦其扰。如果唐朝李靖是军神,用兵如神;那想必薛仁贵就是战神了吧,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