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去世后,李世民的朝堂里还有能谏之人吗?

2020-08-01 08:56:49 作者: 魏征去世后,

魏征原来是太子李建成的幕僚,只是因为太子犹豫不决,没有采纳魏征的意见,才最终在玄武门之变中遭受杀身之祸,被李世民抢了先机,而魏征也被俘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因为李世民很欣赏魏征,于是赦免他,而魏征也依然保持着个人风格,敢说敢做,成了一代谏臣,可以说,在李世民的朝堂上,魏征是最大胆的一个人,有什么话都敢直言相谏,而李世民因为非常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要树立个人善于纳谏的形象,便一直容忍下来,这样一来,魏征与李世民之间便成就了一段佳话。

公元643年魏征去世后,虽然也有一些大臣会给李世民提意见,可是这时期的李世民已经开始摆脱魏征的束缚,放飞自我了。因此,到了贞观后期,李世民已经开始穷兵黩武,政治下滑,老百姓生活负担日益加重,而李世民过于自负,也越来越听不进别人的谏言了,后来,刘洎因为被诸遂良暗算被李世民赐死、魏征因为张亮谋反事件,死后墓碑被推倒,导致朝堂之上“群臣莫能谏”。

这个时期的朝堂之上,是长孙无忌和诸遂良的天下,而这两人都不是善谏之人。对此,李世民应该非常清楚,虽然他自己曾经评价过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善避嫌疑”,知道长孙无忌从来不谏,却对他说:“人苦不自知其过,卿可为朕明言之”,结果得到的自然是谀词“陛下武功文德,臣等将顺之不暇,又何过之可言!”。而对诸遂良的评价是”褚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忠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人自怜之。“这个评价确实很真实,据《旧唐书》记载:”时频有飞雉集于宫殿之内,太宗问群臣曰:“是何祥也?”对曰:“昔秦文公时,有童子化为雉,雌者鸣于陈仓,雄者鸣于南阳。童子曰:得雄者王,得雌者霸。文公遂以为宝鸡。后汉光武得雄,遂起南阳而有四海。陛下旧封秦王,故雄雉见于秦地,此所以彰表明德也。”太宗悦曰:“立身之道,不可无学,遂良博识,深可重也。”

可见诸遂良与长孙无忌不仅不进谏,还善于吹捧,这类谀词,肉麻令人作呕,然而却让晚年的李世民深以为然,听到这些吹捧之言,李世民就飘飘然了,也开始自吹自擂了。有一次,李世民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顾谓褚遂良曰:“公尝为史官,如朕言,得其实乎?”对曰:“陛下盛德不可胜载,独以此五者自与,盖谦谦之志耳。”此刻,帝王自吹,臣下面谀,真是一派君臣和谐的场面啊,魏征如果还在世,真会羞愧的无地自容。可是李世民却感觉良好,而他眼中的诸遂良却像飞鸟一样依人,亲附于李世民,使人见而怜之。

由此可见,李世民虽然号称纳谏之君,实际却是一个极其在乎别人看法的人,为了有一个纳谏的好名声,他没有杀掉魏征。可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为看到了这点,一些谄媚阿附伪谏之徒便出现了。

忠言毕竟逆耳,真正的谏言必然很难听,而相反,掺杂了谀词的谏言却像鸦片一样让人着迷,所以自魏征去世后,李世民放飞了自我,把魏征的墓碑推倒,把心最坚贞的刘洎赐死,致使朝堂之上忠贞之士三缄其口,终于再也没有能谏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