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闽南家庙,是如何一步步突破封建礼制的

2020-08-01 11:07:52 作者: “疯狂”的闽

“”

投稿

编辑 | 趙英雄

走进闽南,最能代表闽南文化的,不是洛阳桥、虎渡桥,也不是鼓浪屿、东山岛,而是随处可见却总让人视若不见的闽南两庙:一为代表闽南人延续与传承的家庙,一为代表闽南人信仰与性格的寺庙。 只要家庙和寺庙持续存在,闽南社会便能维持,继而有闽南文化存在和传播的土壤。

金门琼林蔡氏家庙,《古迹入门》插图

在福建沿海,曾经存在的五个州府中,论以科举为代表的文化水平,不管是排在第二位的泉州府还是排在倒数第二位的漳州府, 都以“海滨邹鲁”自称,究其原因,“朱子过化”当是第一影响因素。继承和扩大了儒家影响力的朱熹,在其人生的开始及即将结束阶段,曾分别担任过泉州府同安县主簿和漳州知府之职,因这份经历,闽南百姓对于朱熹提出的忠孝观念甚是看重,也确实将之践行, 其中家庙制度便是朱熹带给闽南最厚重的礼物。

纵观闽南历史,宋代科举的蓬发为闽南注入文化的基因,从而开启闽南家天下的先河;至明代,以家族为依托的闽南海商崛起,团结家族力量干大事的“爱拼”精神逐步养成;清代以后,以家族人脉为支撑的互助成了闽南人对外突破海禁、对内顽强生活的依靠,闽南人开始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如此世代演变的基础, 便是从朱熹的“家礼”开始,逐步形成和完善的闽南家庙制度。

云洞岩朱文公祠

一、家庙制度的演变

《明史》关于明代家庙制度演变的描述,主要分成两个阶段, 从仅允许局部设置四世家庙到全面开放联宗宗祠的设立: 第一阶段,”明初未有定制, 权仿朱子祠堂之制,奉高曾祖祢四世神主,以四仲之月祭之,加腊月忌日之祭与岁时俗节之荐…. 庶人无祠堂,以二代神主置居室中间,无椟”; 第二阶段,为嘉靖十五年以后,明朝从礼部尚书夏言所奏,“ 其三品以上者,至世数穷尽,则以今之得立庙者为世世奉祀之祖,而不迁焉,四品以下,四世递迁而已”。

闽南家庙(含宗祠)的普及化,大体上是依从宋、明两代的官方要求展开的, 起先是宋代闽南从仕大官们特有的恩荣,家庙只在小范围内的高官家庭中出现,至明代中期后,朝廷放开家庙之于品级和世系的限定,闽南民间开始大规模出现家庙。在民间,家庙和宗祠的差别在于,祖上有人当过品官者可称家庙,而宗祠则无此限定,故而以此推论, 名为“宗祠”者,理论上成立时间上限仅为嘉靖十五年,而名为“家庙”者,则可追溯至嘉靖十五年以上的四世。然而“至世数穷尽,则以今之得立庙者为世世奉祀之祖”之例一开,远祖高官溯源至唐或者更早者,在闽南遍地开花。这大概就是“矫枉过正”的真实反映,但不管怎样, 有了家庙,才真正开启了闽南人大刀阔斧改变世界的雄心,而其中一个小缩影,便在于它们对家庙形制的改造。

宋代进士杨柟、杨志家庙,海沧古楼村上瑶社

二、闽南家庙的规制

《大明会典》对家庙的形制是有要求的,如置放神主的祭殿为家庙主体,其形制定为“ 祠堂三间,外为中门。中门外为两阶,皆三级,东曰阼阶,西曰西阶”,祭殿之下“随地广狭、以屋覆之,令可容家众叙立”,在外则“ 缭以周垣,别为外门,常加扃闭”。 至清代,家庙规制大体上与明代相近,《清史稿》之「品官士庶家祭」按品级作了分类,“一至三品庙五楹,三为堂,左右各一墙限之,北为夹室,南为房,庭两庑,东藏衣物,西藏祭器,庭缭以垣;四至七品庙三楹,中为堂,左右夹室及房,有庑;八、九品庙三楹,中广,左右狭,庭无庑”。

《明会典》家庙图

总之, 明清两代对于家庙的要求,大体可归纳为“三间开”、“左右两阶三级”,另视品级不同决定楹数及祭祀牲礼的种类,这是法定不可逾越的门槛。 但对于闽南人家来说,为了显示与众不同及提升自我家庙的等级,他们往往会借用某位高官祖先的名义将家庙建的更加宏伟、气势逼人,以间接提升家族在当地的话语权和地位。其中,对于家庙规制朝廷未详细厘定的“缭以周垣,别为外门”,即“门厅”,则是可以发挥的“漏洞”, 如何高大上化,这是突破口。

本文所取范本来自海沧,因海沧辖地包括了历史上从属于漳州和泉州的区域,于代表性上相对可靠。

三、家庙门厅形制的“高大上化”

从《大明会典》所绘制的“家庙图”看,其门厅乃单门、单阶、单开间、悬山顶式,门侧开有两窗,墙体直接与围墙相连,除去门厅之外,家庙可设置为两进,其中祭殿的等级被严格限定了间数。对于“偏好门面”的闽南人来说,家庙直面观众的第一面即门厅, 如何让家庙更加炫目,不受礼制约束的门厅自然是最佳的“提升”对象。

海沧家庙门厅演变图

按笔者归纳, 海沧各家庙门厅在形制可分成七类,其中乙类便是《大明会典》所绘制的模样,只是因 闽南沿海台风多发,其传统古厝屋顶大多采用硬山式,以减少风阻;而 闽南山区因雨水更多,则依然保留悬山顶。另外,槛墙及门框多采用闽南特有的花岗岩敷设,正脊则为闽南特有的燕尾脊,有部分家庙在屋顶两侧采用3~5排的筒瓦, 据传这是曾为官宅的标志,但按《闽部疏》的说法, 闽南因风大能卷走屋瓦,朝廷特例允准闽南局部采用筒瓦,为了避免整体逾越,人们仅在屋顶两侧铺设筒瓦,中间依然以片瓦为主。乙类门厅,代表性家庙有赤石温氏家庙、芦坑谢氏世飨堂、芸美陈氏明德堂、新垵邱氏敦敬堂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