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在其势力看似无比壮大之后,接连失利让他只能龟缩保命!

2020-08-01 20:01:21 作者: 公孙瓒在其势

因为公孙瓒连年征战,刘虞很是看不惯,所以准备发兵绞杀公孙瓒,而公孙瓒呢?他还没有想好该如何处理和刘虞的之间的问题,所以一次意外事件令公孙瓒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后汉书.刘虞列传》四年冬,遂自率诸屯兵从合十万人以攻瓚......戒军士曰:“无伤余人,杀一伯珪而已。”

《三国志.公孙瓒传》瓚部曲放散在外,自惧败,掘东城门欲走。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公孙瓒是没有意料到刘虞想要杀自己的,所以其大部分将士分散在各处,并未集中,这给了刘虞很好的机会,要不是有人给公孙瓒通风报信,可能只有到了刘虞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公孙瓒才醒悟过来,那时就真的晚了,而这个就给公孙瓒出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在自己尚未做好和刘虞彻底决裂之前,刘虞先动手了,自己该怎么办?此战刘虞所率将士因为没有什么实战经验,加上刘虞唐僧般的情怀,约束部下只杀公孙瓒一人,被公孙瓒抓住机会反击,刘虞大败。

《三国志.公孙瓒传》虞众大溃,奔居庸城。瓚攻及家属以还,杀害州府,衣冠善士殆尽。

《典略》瓚曝虞于市而祝曰:「若应为天子者,天当降雨救之。」时盛暑,竟日不雨,遂杀虞。

公孙瓒的难题在于,抓到了刘虞,但是公孙瓒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刘虞在幽州有根基,这次放了,刘虞很快可以恢复实力,到时仍然是自己的一个劲敌,不放,要么软禁一生,要么直接杀了,显然做掉刘虞永除后患是公孙瓒的风格,至于幽州士族的支持和北方少数部族的态度,公孙瓒从未考虑过,毕竟他们永远不会支持自己。

《三国志.公孙瓒传》虞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都尉鲜于银等,率州兵欲报瓚,以燕国阎柔素有恩信,共推柔为乌丸司马。柔招诱乌丸、鲜卑,得胡、汉数万人,与瓚所置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北,大破之,斩丹。

《后汉书.公孙瓒列传》于是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各杀瓚所置长吏,复与辅、和兵合。

至此公孙瓒在幽州仅有的根基被拔起,这也是其杀害刘虞的代价,但要注意的是,这是刘虞主动进攻公孙瓒而引来的公孙瓒反杀,对于当时的公孙瓒来说,和刘虞保持对立且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是有利的,毕竟在军事上,他在和袁绍死磕,只是刘虞突发的军事行动,直接让公孙瓒暴走了,本来他就不是一个主张恩服的人,所以公孙瓒最终开启了杀戮模式,当然杀了刘虞是痛快,造成的结果是公孙瓒控制不了的。

公孙瓒在内部的斗争中,不能说是失败,毕竟杀了刘虞,可以用惨胜来形容,而对于外部的军事扩张,则完全败给了袁绍。

虽然公孙瓒当时的势力范围涉及幽州,冀州,青州,但是不容忽略的是冀州大部分可是掌控在袁绍手里的,也就是说公孙瓒所能掌控的冀州部分,也是联系幽州和青州的那片地盘必然是狭长的,也是沿海的拿一部分,可见公孙瓒其兵力是分散的,看似是公孙瓒对袁绍实现了包夹之势,可是却吃不掉袁绍,因为袁绍的实力像是一个仅仅握住的拳头,随时可以给公孙瓒这么分散的实力布置予以致命一击,结果就是公孙瓒集团在彻底失去了青州。

《后汉书.公孙瓒列传》绍复遣兵数万与揩连战二年,粮食并尽,士卒疲困,互掠百姓,野无青草。绍乃遣子谭为青州刺史,揩与战,败退还。

《九州春秋》谭始至青州,为都督,未为刺史,后太祖拜为刺史。其土自河而西,盖不过平原而已。遂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曜兵海隅,是时百姓无主,欣戴之矣。

袁绍主力和田楷在青州死磕了两年,最终袁谭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青州争夺战,而袁绍和公孙瓒在青州争夺上都倾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谁输了,谁也就彻底失去了统一北方的机会,至此,公孙瓒面对的情况就是幽州反对自己的实力一波接一波,对外和袁绍的战争也是频频失利,这位从战争中发家,也在战争中走向衰败的一时雄主,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只能选择自保了,也就是走“高筑墙,广积粮,打死不称王只求命”的道路。

之后的事情大家就都熟悉了,公孙瓒困守易京,不救援部下,最终让袁绍轻易围城,最终选择了自杀,多说一点就是,公孙瓒末期那是真怕死啊。

《三国志.公孙瓒传》为围堑十重,於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为楼其上;中堑为京,特高十丈,自居焉,积谷三百万斛。瓚作铁门,居楼上,屏去左右,婢妾侍侧,汲上文书。

《英雄记》瓚诸将家家各作高楼,楼以千计。

公孙瓒身边都是婢妾侍奉,没有男性,将士只能在外把手,公文还要让婢妾用绳子从城下拽上来,可见当时公孙瓒和其部属也是没有什么接触了,这样仅仅凭着防守,能打退袁绍一次,但是打不退袁绍的下一次啊。

纵观公孙瓒崛起及衰败之路,可以看到他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武将,甚至是一名合格的主帅,但是他没有能力真正成为一方霸主,在无法实现持续武力扩张的时候,其势力也就很容易快速衰败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公孙瓒传》《三国志.袁绍传》《三国志.陶谦传》《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后汉书.刘虞列传》《后汉书.公孙瓒列传》《后汉书.袁绍列传》《九州春秋》《英雄记》《汉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