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驱逐张仪,扛鼎而死,难道秦惠文王真的选错了继承人?

2020-08-01 20:02:30 作者: 武王驱逐张仪

公元前三百三十四年,惠文后与秦惠文王联姻,五年之后,惠文后生下了秦惠文王的长公子,当时的秦惠文王雄心勃勃的东出参与中原争霸,于是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荡”,意为“涤荡中原”。

公元三百一十一年,缠绵于病榻已久的秦惠文王撒手人寰,太子荡在叔父严君疾、母亲惠文后的支持下登基继位,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武王。

为什么赫赫有名要加上引号呢?这是因为秦武王在史书典籍之中大多是不好的形象,是历朝历代君王的反面教材了,难道,秦惠文王真的选错了继承人?

其实不然,秦武王身高体壮,孔武好战,喜欢与人比试力气确实不假,但是这样的爱好,比起那些整日花天酒地的昏君,总要强点。

他继位之后的举动,也证明他并不是一个昏君——设置左右丞相,分散了大权独揽的相国权力,结盟魏国,东出争霸,联合越国制衡齐、楚,攻取宜阳,威逼周室,杀陈庄,彻底平定了巴蜀内乱,为后来秦昭襄王、秦王政的称霸,奠定了坚实基础。

秦武王嬴荡是昏君的原因,无非就是驱逐为秦国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张仪以及在洛邑扛鼎结果绝膑而死,但是这两件事背后的意义大家知道吗?

我们先来说一说驱逐张仪这一件事吧。

张仪在最为窘迫的时候选择入秦,受到了秦惠文王的重要,士为知己者死,张仪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以三寸不烂之舌,搅得山东六国疲于奔命,但是随着而来的还有秦国外交声誉扫地的结果,到了秦惠文王晚期,天下诸国对于秦国的外交承诺,皆是嗤之以鼻。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大家都懂,张仪高居相国之位十余年,秦惠文王死后,他在朝堂之上的影响力远远大于一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秦武王,这对于哪个君王都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张仪是朝堂之上亲魏势力的重要代表,亲魏势力因为惠文后(魏国人)、武王后(魏国人)的存在势力俨然膨胀至极,至于惠文后、武王后两人,嬴荡不可能对她们下手,那么打压亲魏势力,张仪便成为了唯一的突破口。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秦武王“扛鼎”这一件事。

秦武王继位之后,因为此前秦惠文王的努力,秦国势力拓展到了河东,韩国军事重镇宜阳成为了秦国东出争霸路上一个阻碍。秦国东出争霸,必须要掌控住这里,不然随时都有可能被切断退路。

公元前三百零八年,秦武王以“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的理想请自己的师傅甘茂领军出征,攻打宜阳,在经历了数月的苦战之后,韩国战败,宜阳被秦国控制。

秦武王随后便率领大秦锐士途径宜阳,前往宜阳身后的周王畿——洛邑,在这里,秦武王对周赧王极尽羞辱,并且以武力胁迫周赧王西迁咸阳,后来因为秦武王的暴毙才作罢。

秦武王在洛邑尝试举起龙文赤鼎(雍州鼎)时,因为力竭而被砸伤,当晚绝膑而死,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举动就是傻,可是大家懂得九鼎对于周王室、对于天下的意义吗?

大禹铸九鼎以象天下,一鼎象征一州,周王室以九鼎为统治根基,楚庄王曾“问鼎”中原,就是希望动摇周王室的统治根基,到了秦武王时期,周王室的权威虽已衰落,但是天下共主仍是周王室,秦武王扛鼎,目标直指周王室,意思就是天下九鼎,能者居之,又岂是头脑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