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是汉末时期,最早追随曹操的武将,同时也是曹操阵营当中,没有人敢质疑地位的第一武将,在曹丕篡汉称帝的时候,他更是被册封为大将军,不过和曹魏的五子良将相比,夏侯惇似乎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而且历史上他更像是一个败军之将。
《三国志.夏侯惇列传》记载,“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適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曹操出征徐州之时,将后方留给夏侯惇驻守,结果他把濮阳丢了,自己还被吕布用计擒获了,引起了军中的恐慌,“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从此之后,夏侯惇就基本上远离曹军前线将领的位置了。
一直以来很多网友认为夏侯惇能够受到曹家有待,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夏侯家和曹家的关系,认为夏侯惇算是同宗,而且又有姻亲关系,属于外戚,在汉代外戚的地位本来就是很高的。但曹操是夏侯氏后裔,这是一个误会。《三国志·武帝纪》“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古代的收养制度很严格,除非特殊情况,一般很少收养外姓做为嗣子。 当然曹操是夏侯家过继的,最早的记载应该在《曹瞒传》“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於惇为从父兄弟。嵩生太祖。”不过曹瞒传本来就是吴人写来黑曹操的,所以这段描述可信度不高,毕竟本来曹操是名相曹参之后啊,这是从出身就抹黑曹操了。
夏侯惇的功绩其实主要在于曹操刚起兵的时候,“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在曹操早期平定黄巾之时,免不了亲自冲锋陷阵,那段时间夏侯惇怎么也是和曹操一起浴血拼杀的兄弟,没点军功,曹丕也不会说“惇,魏之元功,勋书竹帛”。曹老板起兵的时候,夏侯惇夏侯渊作为近亲是带着兵马钱粮过来的,这属于合伙做生意做大了,所以夏侯惇是曹、夏侯集团二老板的身份。后来的于禁、张辽、张郃这些人,尽管能力更强还分了股份(封侯),但从身份来说,只是高级打工仔。而且夏侯惇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后勤搞得好啊,屯田玩的很不错,各方面加起来,地位自然就高了,夏侯惇是干萧何的活,萧何在刘邦建国后排第一功臣,曹家要是有良心,当然也是接着重用夏侯惇。
《三国志.夏侯惇列传》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一场战前线指挥是重要的,一场战役协同调度是重要的,连年征战,后勤是最主要的,奇谋妙计赢得战斗固然令人拍案惊奇,但有兵有粮吃有钱花有人才这样的政权才能稳固长久,取得最终胜利,类似萧何的人才是最大功臣。
其实他的弟弟夏侯渊领兵能力很强,他们兄弟一个会治理大后方,一个会打仗。作为主帅的夏侯渊汉中之战前期把处于攻势的刘备集团打得不要不要的,可惜的是在修鹿角这种小事上出了幺蛾子,“二十三年,刘备军阳平关,渊率诸将拒之,相守连年。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自己丢了性命,很难想象,夏侯渊不死,据有阳平关,手下曹洪和曹真守住武都,时不时打下自卫反击,刘备的汉中战略就无法实现。
夏侯惇也是曹魏阵营中唯一一个有特权的人,“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就是随意出入曹操住处啊,可见曹操对他有多么信任,这要是按照三国演义里面的曹操,夏侯惇不知都要被曹操在梦中被杀多少回了。还有一点就是,当曹操被封为魏王的时候,“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请,乃拜为前将军。”夏侯惇也成为了当时唯一一个没有被曹操授予魏国官职的人,这不是说曹操看不起他,而是一旦夏侯惇成为魏臣,那两人就是君臣关系,而曹操坚持不封其魏国官职,那夏侯惇就还是汉臣,和曹操一样同为汉臣,所以曹操也说了,怕委屈夏侯惇。只不过最终夏侯惇一再请求,才拜夏侯惇为魏前将军。
如果不是当初夏侯惇执意要当魏臣,名义上他就不能算是魏国开国元勋,因为到死,他和曹操一样都是汉臣,夏侯惇跟曹操表忠心想为魏臣,但是曹操真的爱惜夏侯惇,让他和自己同列汉臣,这是很高的荣誉。其实说实话大家都被三国演义误导了,三国里很多牛逼的人物不单单是武将,很多人都是州牧,郡守,当地的行政财政军事都是需要负责的,夏侯惇在曹魏代表的是实力派,夏侯渊,于禁,乐进,李典,张颌等都是在他麾下带出来的,加上自身的忠诚与宽厚,非常受士兵爱戴。当然也有副作用,夏侯渊就是太身先士卒送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