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镶嵌:西周馆藏玉器,这样解读很容易懂

2020-08-02 02:14:39 作者: 古玉镶嵌:西

人龙合体佩饰,在西周墓葬中,出土了许多类似此器的 人龙、人凤或龙凤玉佩饰等。人的形态不是现实生活中一般的人物,而应是神人,龙也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 ,而是创造出来的神灵。

神人与龙可一同升天,神人能驾御龙,实现愿望。神人是上天至高无上的代表。这件 人龙合体佩饰应为组玉佩中的饰件之一。1981年陕西扶风县强家1号西周墓出土了多件人龙纹玉佩饰,与此器 基本相同,带有神秘色彩,这种佩饰盛行于西周中晚期。

西周 玉琮

高10.1厘米 射径7厘米 内孔径5.5厘米

器呈青灰色,上有褐色沁纹。器外方内圆,上、下射部为矮圆柱体,中间为方柱体,中心从上至下有一大圆穿 孔,外壁光素无纹。此玉琮形状与良渚文化玉琮形状相同,玉琮从良渚文化出现后,一直延续到战国。

良渚文 化玉琮多有神人兽面纹饰,有一节至多节不等。商代玉琮较为简练,妇好墓出土有弦纹琮及蝉纹琮。周代玉琮 多为一节式,光素无纹,有纹饰玉琮目前只有几件。

陕西省长安张家坡井叔墓出土一件周代凤纹琮,柱体,四 面刻凤鸟纹,用一宽一细双线勾彻,线条婉转飘逸,圆润优美。山西天马-曲村第二次发掘的8号墓出土的周代 兽面纹玉琮,是属于延续良渚文化的玉琮,有简化的兽面纹。这两件玉琮是周代出土的带有纹饰的玉琮。

1978 年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一件战国早期玉兽面纹琮,玉为青色,四面阴刻兽面纹,出土时位于墓主 头顶左侧。到汉以后少见玉琮。西周是一个充满礼制化的社会,玉器也充满礼玉文化的色彩。玉琮为“六瑞” 之一,是祭地礼器。

西周 玉兔

1957年陕西省西安张家坡出土 长3.2厘米 宽1.5厘米 高1.5厘米

玉为碧绿色,圆雕。玉兔四肢弯曲呈蹲伏状,双圆眼向外凸起,长角向后伏,形状如磨菇形,角下有双耳,嘴 大张,口部琢一圆孔直通到尾部,孔两面钻成,孔径达0.6厘米。

背部起脊,短尾,臀部肥硕,刻出四肢及爪 部轮廓,身体只刻出两道区分肢体肌肉的弧线纹。周代玉兔,片雕较为多见,多光素无纹,而圆雕玉兔较为少 见。

此器雕琢精细,造型生动,色绿质佳,光亮润泽。考古发掘报告称其为玉免,但其头顶长角,很别致。

西周 玉牛

1957年陕西省西安张家坡出土 长4.7厘米 高2.4厘米 厚0.5厘米

玉为青黄色,站立状,昂首前视,双角向后抵,角下为双耳,用阴线刻画双目、鼻,眼为杏核眼,口微张,似 在张口鸣叫,口部及下颔有一对穿孔,可穿系。背部微微拱起,臀部圆润而丰满,四肢粗壮,直立,蹄足。

身 两侧各刻两道弧形线纹,表示肌肉肢体轮廓。体态肥硕健壮,神态安祥驯顺,形象生动逼真,玉质光润亮泽。这反映牛已作为当时西周人主要饲养的牲畜之一,牛耕也更为普遍。

周代雕刻的玉牛有立体圆雕,也有片雕, 形状有站立式,也有卧伏式等。此器与1981年陕西宝鸡市□国墓地茹家庄1号墓出土的玉牛、1993年晋侯墓地 63号墓出土的玉牛基本相似,均为站立姿势,不论浮雕或圆雕,形象生动传神,十分可爱。

周代玉工抓住牛的 基本特征,准确雕刻出牛的形态,具有立体感,没有过多的纹饰,基本上是光素无纹。给人一种朴实粗犷的艺 术美感。如牛躯体上用阴线只刻一刀或两刀,阴刻线很少,表达出简练之美。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