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第一次讨伐高句丽遭到失败,他并没有死心,为了挽回败局。公元613年4月,他不顾大臣们反对,强行征募士兵,对高句丽发起了第二次征讨。第二次征讨高句丽,隋炀帝吸取了教训,先在辽东储备军粮,并让将领自由发挥。这次攻击的目标还是辽东城,隋军攻城的时候,使用了飞楼、云梯、撞车,以及挖地道,连续攻城20余日没有攻下。
高句丽
隋炀帝命人赶制了一百万个布袋,并装满泥土,堆起来与城墙一样高,隋军可以站在土堆上射杀城楼上的守军。隋炀帝同时还建造了八个轮子的耧(lóu)车,一切准备就绪后,朝廷却传来杨素儿子杨玄感叛乱的消息。隋炀帝只好放弃辽东城,而返回大本营。在撤军的后续部队还遭到高句丽军的追击,数千人被杀,第二次征讨高句丽,再次遭遇失败。
公元614年,第三次对高句丽征讨,这也是隋炀帝最后一次征讨高句丽。这一次,比前两次的规模要小,毕竟当时隋朝的国内已经不稳,且征讨高句丽的途中还有士兵逃跑。虽然这次规模小,军心不稳,但是首战告捷。隋朝将领来护儿在毕奢城击败了一支高句丽军,隋军立刻向平壤推进。高句丽国王高元惧怕,于是派遣使者向隋军投降。
隋炀帝下诏撤军,来护儿认为是灭高句丽的好时机,想继续进攻,想抗旨,而将领都听从隋炀帝的命令只好撤军。后来,隋炀帝征召高丽国王高元入朝,被放了鸽子,隋炀帝准备再次讨伐高句丽,计划还没有成行,隋朝就灭亡了。
从隋炀帝三次征讨高句丽来看,高句丽在战争当中表现还是很出色的。隋军征讨高句丽最大的弱点在于,隋军的战线太长,补给跟不上。上百万的军队,一天的粮食消耗,不是一般国家能够承受的。只要补给跟不上,长期耗下去,很多人就会饿肚子,所以战斗力大减,这是隋军最大的弱点。
而高句丽之所以,能抵御隋军,主要是高句丽的防御措施做得很好。由于有了辽东城的防御经验,30年后唐太宗率领唐军进攻安市城时,高句丽吸取了经验,唐太宗也没能把安市城攻下来。高句丽作为小国,知道自己的实力远远弱于宗主国,如果直接开打,肯定不是对手。而他们采取了灵活的战术,先加强防守,等对方松懈的时候,出其不意的打击对方,总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高句丽在当时的军事实力的确很强,遭遇隋朝的四次攻击,和唐太宗沉重的打击,高句丽国力大减,到唐高宗李治时期,最终被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