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封建历史时期,南亚一带分布着众多小国,这些小国家和中原王朝山水相邻,几千年来一直保持着联系,时而互相攻伐,时而亲如一家。在北宋时期,南部小国交趾,大致相当于今天的越南一带,曾经和宋朝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和平关系,一直以藩属国的身份,定期向北宋皇帝进贡各种特产礼品。
宋仁宗嘉佑年间,交趾国在向北宋的例行朝贡中,带来了一种新奇玩意儿,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扑朔迷离的的迷局。交趾使臣带来了中原人心目中的神兽——麒麟。麒麟在古代,几千年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祥瑞神兽,只有在天下太平、明主在位期间才会现身尘世,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天神的使者,因此在朝野民间广受推崇。
仁宗皇帝闻听交趾献上麒麟,自然大为兴奋。毕竟千百年来,麒麟只是存在于传说中和史书中,真实的活体麒麟,那可谁也没见过。文武群臣也大感好奇,都想跟着皇帝开开眼界。宋代史书《梦溪笔谈》和其他史料中都记载了这种神兽的模样。这种怪兽体型像水牛,全身长满肉质鳞甲,鼻子上长有尖角,喜欢吃水果青草。
这种怪兽还有个毛病,喜欢挨打,进食之前,必须用棍棒打它才肯张嘴吃东西。众人一看之后,议论纷纷。毕竟麒麟虽然没人见过活的,但古书上却有很多图像,与眼前这个怪兽实在并无多少相似之处。除了体型大小相似,全身披甲之外,其他的比如鼻子上长个尖角,喜欢挨棍子打,则完全与麒麟毫无共同之处,更别说古书上的麒麟都长着龙头一般的脑袋,更是与它大相径庭。
当时就有很多大臣提出异议,田况认为怪兽与史书记载大有区别,恐怕是夷人在故弄玄虚,冒充麒麟。杜植也明确表示肯定不是麒麟,相差太大。甚至还有人请来番邦商人到场辨识,结果人家直接说这玩意儿就是犀牛。犀牛的体型与此相仿,鼻子上也有尖角,但有见过犀牛的又说,犀牛身上根本没有鳞甲,因此犀牛也可排除。
2只怪兽居然难倒了堂堂大宋,无一人认识。不认识也没关系,关键朝廷按照礼仪,还应给交趾国颁布嘉奖诏书,如何命名成了大问题。如果就写“麒麟”,万一夷人是用其他动物冒充的,岂不被他们耻笑中原无人。但不写“麒麟”又该怎么写?说来说去,只好采用了折中之策,写了个“异兽”了事。
仁宗皇帝好奇心不可抑制,专门找来博学多才的大学者、重臣司马光前来辨认,非要认出它的真面目不可。司马光煞有介事地围着怪兽转了几圈,当时没下结论。过了两天,他交给皇上一篇文章《交趾献奇兽赋》。啰里啰嗦说了一大堆,他不但没说清这怪兽到底叫啥,通篇以“奇兽”称之,还借机讽喻皇上,不要再豢养关注这些怪兽神兽之类,省点钱省下精力多干点正事儿吧,咱们中原大国有它不多,没它不少。仁宗皇帝看了哭笑不得。
最后大科学家沈括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种动物应该是古代传说中的“天禄”,孰是孰非,莫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