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劲韩之名的韩国,为何成为了山东六国中最早灭亡的国家?

2020-08-02 17:48:23 作者: 曾有劲韩之名

战国时期的韩国,这个国家在我们的印象里,一直都是那种属于打酱油的存在,是一个对外战争屡战屡败,以至于在战国七雄之中的实力一直处于末流。

其实不然,韩国也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在对外战争也曾取得过一些不错的战果,例如灭掉了仅次于七雄的强国——郑国,而后又经过了“申不害变法”,使得韩国国力大增,在诸侯之中有着“劲韩”之名。同时,韩国也不是那种打酱油的存在,而是战国七雄之中当之无愧的“搅屎棍”。

我们都知道,在山东六国之中,秦国首先灭掉的就是韩国。在前面我们说到了,韩国曾有劲韩之名,且韩国武器装备制造水平力压各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韩国军队以装备精良而闻名天下。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为什么却成为了山东六国之中第一个被秦国灭掉的国家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韩国武器装备制造水平力压各国。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得吧?

韩国在国力强盛之时,有着足够的实力保护自己的技术,但是随着韩国国力被不断削弱,韩国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本身既没有足够的实力保护制造军械的先进技术,又没有足够的资源制造先进的军械,用以装备韩军,保卫韩国。

如此一来,韩国不就成为了那个怀璧的“匹夫”了嘛?再加上秦军的战斗力本就强悍,如果能够再装备上精良的军械,秦军的战斗力只会更强,灭亡其余五国自然也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第二个原因我们前面也提到过,那就是韩国自带的“搅屎棍”属性。

韩国,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曾经说到了韩国的三大“政治乌龙”事件,即“肥周退秦”、“移祸大邦”和“治水疲秦”。

这三大事件一次又一次地搅动了战国风云——“移祸大邦”使得秦赵大战提前爆发,“肥周退秦”使得作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走向灭亡,“治水疲秦”使得秦国停下了南征北战的步伐,集中国力大兴水利。

但是在这三件事情的影响之下,韩国那也是元气大伤——“移祸大邦”不仅让秦赵两国损失都不小,还使得韩国丢掉了几乎国内所有的战略要地和偌大的上党郡;“肥周退秦”不仅让周王室这个天下共主直接灭亡,还使得韩国被秦国一顿胖揍,连带着赔上了好些座城池;“治水疲秦”虽然让天下安宁了一段日子,但是却也直接送给了秦国一个土地肥沃的八百里秦川,从此粮草无忧……

第三个原因就是秦国需要捏一个软柿子来“投石问路”。

在秦王政铲除了嫪毐、吕不韦两大政治集团之后,真真正正做到了亲政,将秦国的大权攥在了手心里。当时的秦国已经具备统一天下的实力,但是山东六国一旦联合,秦国就不一定能顺利的统一天下,甚至还有可能重蹈秦昭襄王的覆辙。

于是乎,秦王政就需要一个用来投石问路的“石子”,来试探山东各国会不会再次走向联合,共同抗击秦国。

当时,秦国毗邻的国家有赵、魏、韩以及楚国。当时的赵国虽然国力已然一蹶不振,但却有良将李牧坐镇,秦军数次攻伐皆以惨败收场,当然不可能选赵国作为“石子”。魏国,这个国家从战国初期便开始走上了下坡路,但是魏国国都大梁,那是天下闻名的坚城,秦军攻打魏国,根本不可能做到速战速决,魏国自然也不会成为秦国首选的那颗“石子”。楚国,在丹阳、蓝田之战、垂沙之战、鄢郢之战后,半壁江山都丢了,国力大不如前,但是因为楚国独特的“分治”制度,秦国在攻打楚国的时候是需要全力以赴的,稍有不慎,秦王政就会成为下一个秦昭襄王。

那么,当时仅剩下十余座城池,国内又没有足够的兵力,也没有天下闻名的坚城的韩国,自然就成为了秦国问路的那颗“石子”。

本文为笔者的一家之言,如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