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长达七十年的内讧,不仅让周王权威扫地,也为晋国敲响丧钟!

2020-08-02 17:47:20 作者: 一场长达七十

“本末倒置”,这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和非本质的关系弄颠倒了。

我们都知道,在平王东迁,天下进入春秋时期之后,周王室赖以控制天下的周礼,渐渐地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演变成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在这一过程之中,当时的中原第一强国,也就是晋国,曾经发生过一场历时近七十年的内讧,五代晋君在这场内讧中殉难。当时的周王不仅不为晋国伸张正义,反而将作乱的叛党封为了晋国的新君,消息传出,使得天下人对此周王室失望透顶……

公元前806年,晋穆侯率军跟随周宣王讨伐戎狄,结果招致大败,战败归来的晋穆侯迎来了自己的长子,为了时刻警醒自己,晋穆侯为这个孩子取名为“仇”。

四年之后,晋穆侯率军再度攻打戎狄,这一次取得了大捷,意气昂扬的率军归来,这个时候,他的正妻又为他生下了次子,晋穆侯又将这个孩子取名为“成师”,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我们的故事,就是从这两个孩子的身上开始的。

公子仇与公子成师都是晋穆侯的正妻所生,当时的国民时常议论,公子仇的名字并不吉利,而公子成师的名字好听,还富贵。但是,按照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来说,公子仇是晋穆侯的嫡长子,必然是晋国的大宗,而公子成师是晋穆侯的嫡次子,最多也就是被封为君,作为小宗另立门户。

公元前785年,晋穆侯去世,其弟殇叔发动了政变,公子仇被迫逃离晋国,借助别国的力量驱逐了殇叔,夺回了君位,是为晋文侯。

晋文侯,这是晋国历史上一位极其出色的君主,他曾率军前往镐京护卫周平王东迁,又一心辅政,帮助周平王诛杀周携王,结束了东周初年“两王并立”的局面,稳定了当时的政局。

晋文侯死后,晋昭侯即位,因感念叔父姬成师年事已高,便将其封在了曲沃,史称“曲沃桓叔”。当时的晋国国都是翼城,而曲沃却已经成为了晋国实际上的经济中心,实力极强,面积也大于翼城,已然违反了分封制的规定。当时曾有大臣劝谏晋昭侯,如此施行分封,是本末倒置之举,必然会给晋国带来祸乱。

果不其然,曲沃桓叔在得到曲沃之后,野心极度膨胀,开始与作为晋国大宗的翼城展开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

公元前739年,晋昭侯被心向曲沃桓叔的大臣弑杀,从此翼城大宗与曲沃小宗彻底撕破脸皮。在此之后,曲沃小宗通过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三代君主的努力,先后弑杀了晋孝侯、晋鄂侯、晋小子侯、晋侯缗四代晋君,终于取而代之,成功上位,成为了晋国大宗,史称“曲沃代翼”。

在晋武公(曲沃武公)成为晋国君主之后,在“曲沃代翼”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桓庄之族,想要拥有更大更强的权力,开始谋划下一场“曲沃代翼”,引起了晋武公嫡长子公子诡诸,也就是后来的晋献公的注意。

晋献公即位之后,为了以绝后患,将桓庄之族悉数诛杀。从此之后,晋国陷入了“晋无公族”的窘境,与此同时,“不续群公子”也成为了晋国不成文的国策。等到晋文公回国继位之后,晋国公族又遭遇了骊姬之乱,已然没有了能够辅政的能力,晋文公只能“作三军设六卿”,设立了晋国独有的“六卿制度”。从这时候开始,六卿制度如同一柄双刃剑,一边促进着晋国的发展,一边蚕食着晋国君权,为晋室敲响了灭亡的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