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即墨区马山“白云庵”,明光宗皇帝亲赐“慧觉禅师”曾在此修行

2020-08-02 17:45:58 作者: 记即墨区马山

白云庵位于青岛即墨区马山森林公园的东南麓山脚下,始建于明朝,又名大士庵。明朝光宗皇帝赐号“慧觉禅师”的刘仙姑为第一代主持。白马庵占地6600余平方米,殿宇坐北面南,东为观音殿、西为仙姑殿,系道佛合一之宗教形式。

踏进马山公园大门,沿大路向北走,快到即墨大夫雕像广场再往东行百余米,在路北便可见到一处青砖青瓦的仿古建筑,这就是白云庵。举目望去,白云庵背依青山,面对旷野,朵朵白云在空中游动,宛如坐落在半空仙境之中,显得更加神秘莫测。

慧觉禅师,俗家姓刘,讳贞洁,字恒清,人称刘仙姑。宋末元初,刘氏祖先由江宁府上元县,迁至即墨山东村。到元朝末年,刘氏三世祖刘兴被朝廷授予正三品昭勇大将军,兴公过世时享受“谕赐祭葬”。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年)九月二十三日,禅师出生于马山东侧山东村。据《马山志》记载,仙姑九岁才开始学说话,十五岁那年六月二十八日,忽然面壁端坐,似停止呼吸。醒来后出口成章,突然执笔著文,惊动朝野。

慧觉禅师在崂山修行时期,曾居明霞洞,慈光洞,铁佛庵等处。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万历皇帝颁《道藏》赐予崂山太清宫,派遣一位姓何的官员护送,何公听说慧觉禅师神异,并登门拜访,发现确非寻常人。回京后据实上奏,万历皇帝大喜,传旨接禅师进京。禅师到北京后,为皇亲国戚、达官显贵讲解经法。禅师一时名声大噪,并将她的说法刻印成书。当时,还是太子的明光宗朱常洛为其修为折服,赐法号“慧觉禅师”。刘仙姑有经凡八部传世:体原部、豁悟部、高明天道部、三教评代部、无欲循证部、洪范部、叹世部、三事大典部。

禅师奉诏入京二十多年后,回归崂山明霞洞修行。族人于山东村东南建大士庵,由其族侄刘公显儒自明霞洞迎归故里,居大士庵修行,并授徒讲道。她劝教人们戒酒肉、戒贪利、戒色欲、戒嫉妒、戒忤逆之五戒。慧觉禅师年事愈高,其名声越广,很多人从千里外慕名而来。无论来者是儒,是道,是佛,还是俗,禅师都能应酬迎接,来者都能有所得而归。禅师晚年修行的从外表已经分辨不出是女身。

清顺治四年(1647年),禅师圆寂后,后人因其圆寂时有白气升腾,似白云,故改大士庵名为白云庵。后又于庵中建仙姑殿,塑像供奉。慧觉禅师一生阐教弘法,不拘门类,儒释道兼具,虽赐号慧觉禅师,然平时巾袍道装,故百姓以仙姑称之。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后人在白云庵前建墓塔供奉。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重修时,由山东村东南隅移至村南隅,独处于原白云庵侧之院落中。墓塔为九级砖石结构,塔前两株巨大松柏粗可逾抱,塔内塑有慧觉禅师像,及所著珍贵经卷,塔下则为禅师墓室。1966年8月29日,红卫兵用炸药将墓塔炸毁,白云庵也毁于文革中。

1993年6月开始,白云庵及慧觉禅师塔复建。而今重建的白云庵占地面积14000平米,建筑面积320平方米,除保持原庵风貌外,规模有所扩大,院内有新建的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庵东南角亭曰“贞洁亭”,乃以此庵第一代主持刘仙姑的名字而命名。庵西南的角亭曰“慧觉亭”,以钦封慧觉禅师之名而命名,亦觉神奇无比。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白云庵立于马山东南侧,确实给马山带来几分灵光。庵门上“白云庵”匾额,以及“菩萨殿”、“仙姑殿”等匾额,均为中国书法研究院常务理事、青岛高等学校书法家学会副主席、秘书长、青年书法家、即墨人氏修士良所题。

游人进入庵子,转过“听风”或“邀月”两个侧门,便进入了白云庵的院子。“重修白云庵碑记”同时跃入眼帘,洋洋三百余字记载了重修白云庵之盛举。碑记对面就是白云庵的主殿菩萨殿、仙姑殿。

菩萨殿内供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佛殿何必深山求,处处观音处处有”,观世音以慈悲著称,所以又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菩萨”,在中国历代影响最深。仙姑殿内供奉刘仙姑、医生娘娘、撒痘娘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