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的民生改革,“康乾盛世”也只能望其项背

2020-08-02 17:50:16 作者: 皇太极的民生

由于努尔哈赤晚期坚决推行“八王议政”,将权利过度分散,致使皇太极在继位之初面临异常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为了扭转这个局面,皇太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治上,改旗、设置议政大臣等动作频频,在削弱其他贝勒势力的同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在迁都盛京后,对明朝政权的最后攻势也旋即展开!政治和军事齐头并进,对于民生他也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他知道,民生是国之根本,也是政治和军事的基础,因此,一大批富有成效的民生政策应运而生!

在政权交替和长期的征战中,皇太极对于民生疾苦有着深入体会,思想上对民众产生了一定的同情。虽然他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军事上,但是,也常常“以民生休戚为念”,凡与民生有关的问题,他都勤加过问,不敢疏忽,而且还经常颁布条例,兴利除弊,纠正各种不利于民生的错误方向,以期通过民生和经济的振兴来维持后金的社会稳定,从而达到巩固政权的最终目的,在实践中,他逐步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观点

尊民思想

皇太极和努尔哈赤的最大不同就是对待汉人和汉文化的态度,这可能因为两人的战略眼光不同。努尔哈赤时期放眼的是女真、叶赫等少数民族的统一和稳定,而到了皇太极时期,目标就成了问鼎中原、统一全国。战略眼光已经随着野心的扩大而转变

严格来说,努尔哈赤时期,后金实行的还是比较落后的奴隶制生活,外出俘获的汉民就是“奴隶”般的存在;皇太极继位后,努力改变这一形势,尤其在迁都盛京、改名“大清”之后,对于汉人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他意识到汉人在实现统一大业中的作用,更看到政局的稳定始终要建立在汉人的基础上,尊民思想就此产生。他指出:

天运循环,但易其君,不易其民。若天意所与,则敌国之民,即我民也

(《太宗文皇帝实录》第九卷)

皇太极认识到,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朝代可以更替,君主也可以变换,但是民众是永远不会变的。民众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更朝换代的推动者。这和唐太宗秉承的“船可载舟、亦可覆舟”是一样的

后金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内部也已经习惯了奴隶制生活。奴隶制社会有个特点就是“迷信”,为了获得各部族首领的赞同,皇太极索性也“迷信”了一把,他提出“上天爱民”的论点:“人君上天之子,代天理物治民,一体天心,须敬天爱民”(《太宗文皇帝》第三卷),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延伸到国家与百姓的关系上:

以上下相维之理言之:必为在下之人所托命,而后可为在上之人,如无在下之人,则统辖者谁?役使者谁?

(《清太宗实录》第65卷)

皇太极不但把民放在了与天同样的位置,指出“君”的存在是建立在“民有所托”的基础上;后来更是从上下相依的关系着手,阐述统治者必须得到“在下之人”、也就是民众的支持和拥戴,才能成为“在上之人”,如果失去民众的拥护,统治者去管辖谁、奴役谁、驱使谁呢?从这一点来看,皇太极的历史发展观是正确的,也反映出他对“民”的尊重和敬畏

在皇太极的思想里,统治者和民众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相互依赖。他还强调,被统治的广大劳动人民是统治者生存、行使统治权的最基本元素,没有他们的存在,也就没有统治者的一切。在摒弃传承数千年的“君权神授”观念的同时,也在宣扬“民生为本”的思想。

在论述完“民贵”意义之后,他又进一步提出“尊民”理念:“人臣以称职为先,国家以爱民为务”,并要求八旗旗主和诸位大臣对天起誓:“于国中百姓,仰体上心,克加爱养,不令属下人等,违法扰民”(《太宗文皇帝》第五卷)

在这里,皇太极已经把“尊民”观点上升到国家制度层面,要求诸贝勒和大臣爱护民众。当有搜刮民间财物或者伤害民众者,严惩不贷。“永平之战”中,权力滔天的二贝勒阿敏就是因为“屠城”,被皇太极直接罢黜并囚禁,所有参与屠城的官员,总兵以下、备御以上将领全都绑进沈阳。可见皇太极在“尊民”上是零容忍

当时经常发生汉民背叛和外逃事件,皇太极认为这都是官员“虐民”所致,为防止类似事情再度发生,他制定了近乎严酷的条例:虐民者,不照常例治罪,定行处死!(《太宗文皇帝》第五卷)

姑且不论这种处罚,单是发生外逃事件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来说,皇太极就配得上“英明”二字

皇太极“尊民”思想的提倡,不但确定了“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也加速了后金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过程,这无疑会推动时代的进步

安民思想

“尊民”思想得到普遍认可后,皇太极趁热打铁,推出第二招——安民

他在与大臣的谈论中提出:“试思养官而不养民,养贤而不养不肖,官虽贤岂能独立乎?”。也就是说,“养官”和“养民”同样重要,只有做到“养民”才能“安民”,最后才能“养官”。

在“安民”过程中,皇太极尤其注重两个环节:

一,减负

减负又分为赋役和农业两方面

在徭役方面,皇太极指出,国家有差役,致使民力疲弊,这都是由工部造成的。如修整道路,不过是垫平低洼、与高处拉平,达到路面平坦就可以,可工部不管高低,一概进行培筑,结果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农民受到扰累,于是,就对于工部官员进行了惩戒;

他还派大臣到民间探查民情,并一再交代“毋使民间冤抑不得上闻”;

天聪九年春,正值春耕时节,皇太极亲自到民间视察,发现由于征调农民筑城,致使种田劳力不足,耽误了农时。皇太极当即召集诸臣进行训斥:筑城固然是重务,但田地荒废,百姓吃什么?以后再有滥役民力者,拿该牛录章京问罪!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