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是“捷径”还是“沼泽”?以史为镜,北宋也曾“为贷而狂”

2020-08-04 17:48:58 作者: 网贷是“捷径

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北宋朝廷不断“借钱”,不断签订“交引”,像极了一位“网贷青年”。“交引之殇”:高利息终成祸事

借贷,不可否认是商业的重要手段。

但借贷是双刃剑,理性则昌,不理性则毁于一旦。

对于北宋朝廷而言,他们有能力发掘“交引”的高效,但可惜的是,金融概念薄弱,官员利益群体庞大的“交引”,庞大的借贷,竟然逐渐成为了北宋朝廷的一笔烂账。因为军事而开始的“交引”,除了军事入中制度以外,还成为了北宋朝廷诸多方面的“入中制度”。

北宋尝到了“借钱”的甜头,于是便习惯了这种不用花钱便提前消费的快感,利用朝廷的权威性,不断签订交引。

但如此频繁?庞大的借贷规模,交引难道就没有代价吗?

其实交引也是“高利贷”的一种。

即便面对的是朝廷,宋朝具备强大实力的大商人群体,也有资格收取高昂的利息。例如一批价值五十万钱的粮食被商人送到边境军镇,那么朝廷往往开出的“交引”,或许是价值六十万钱的茶或盐的“兑换交引”。

到了北宋中期,甚至利息高达本金的一半之事都不少有。而对于朝廷来说,虽然不用利用货币还债,但却逃不开“还不起”的魔咒。

茶盐产量有限,但庞大的朝廷开支,让入中制度一度繁盛,因此,交引开始出现了“排队”的问题。

简而言之,北宋朝廷最能依靠时间的推移而还债,因为欠下的货物,短期之内根本无法生产偿还。而其中“还不起”的原因,还是源于高利息。

生效周期延长的“交引”,无疑大大打击了北宋朝廷的“征信”,商人们开始减少对朝廷的贸易,北宋的“无度借贷”的危机正式爆发。

因为交引本身还具备“期货”属性。无论是茶还是盐,他们在不同的时期价格都不同,而大商人则可以掌握大量的交引,从而控制市场的物价以及货物量。交引是相当于“不记名债券”,是可以进行交易的。

如此一来,商人想垄断便垄断,他们将一定时期的交引搜集在一起,架空朝廷的专卖特权,实则控制了庞大的市场。对于“借贷青年”的北宋而言,除了经济受阻,本质对社会销售也造成极大影响。

因为北宋朝廷要支付大量的茶盐给商人,这注定了商人有垄断的空间,他们便可以合法地抬高物价,让社会百姓以高昂的代价消费商品。

为了填补这个商业漩涡,北宋政府只好动用“中央储备”:内库,也就是宋朝皇帝的老本,用大量的金银和先进收购市面上上的“交引”。

说到这里,有人就会发现,这不就是“转移债券”吗?

其实本质的确如此,北宋政府为了填上这个“借贷之坑”,自己再溢价收购已经带有了“利息”的交引,在北宋中后期,收购的交引甚至有超过一倍“交引”面值的情况发生。

这就是属于北宋时代的“借贷漩涡”。古今相同:理性借贷、低利息选择才是长久之计

从千年前的“交引”之事来看,不难发现,曾经的国人就曾吃过这样的大亏,一千年以后不同的是,盛行的“网贷”又营造出了一如北宋时“我很有钱”的假象。

当金钱可以被大量借走,消费者会越加不受控制,最后走入借贷行业的泥潭。

从借贷的结果而言,征信是伴随一生的重要标准,所谓有借有还,借到的钱有能力偿还才算一笔成功的借贷。正如北宋,在中后期与民间大商人的关系逐渐恶化,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北宋政府早期的“失信”所导致的阶层对立。

落眼于现代,越来越多年轻一辈者不顾一切获得这些方便的“快钱”,渐渐失去了消费里的平衡,甚至为了借钱不择手段,最后走入这个“借贷快车道”的盲区,难以自拔。

交引的存在必然有它的意义和优势,如今的P2P金融更是如此,可面对庞大的消费者群体而言,能不能做好自己的理性选择,却是更加重要。

以古为戒,谨记一个千年以前的相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