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讨论该如何处理刘闢的时候,宰相杜黄裳就提出如果想要重振朝纲,就必须要用武力对其进行震慑:德宗自经忧患,务为姑息,不生除节帅,有物故者,先遣中使察军情所与则授之。中使或私受大将赂,归而誉之,即降旄钺,未尝有出朝廷之意者。陛下必欲振举纲纪,宜稍以法度裁制藩镇,则天下可得而理也。
与此同时李吉甫等人也力主出战,他们认刘闢乃文人出身,不具有军事才能,只要选用正确的将领一定可以取胜。在他们的建议下,唐宪宗决定派遣高崇文和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一同领兵进入四川,讨伐刘闢。刘闢的覆灭与西川的恢复1.高崇文治军严谨
之所以杜黄裳等人会推举高崇文作为出征西川的主将,是因为在其驻守长武城的时候,就以治军严谨而著称。在平常的日子里,高崇文也要求自己的军队加强戒备,就好像敌人即将前来进犯一样。而且其一直要求麾下的将官要准备好作战所需的粮草的兵器,以便能够在接到战斗命令之后做出迅速反应。
唐代名将高崇文
高崇文在一日卯时接到了命令其出征西川的诏书,结果在辰时的时候其大军就已经开拔,而且粮草,武器等后勤也都已准备妥当。在进入蜀地之后,高崇文见到自己的士兵故意折断店家的勺子和筷子,便将这些人斩首以正军纪。
在此之后,高崇文的军队在蜀地对百姓秋毫无犯,这让他们得到了人们的支持,为之后的战斗打下了基础。2.鹿头关大捷与刘闢的覆灭
在唐朝官军入蜀之后,刘闢麾下的将领先后选择投降,这让刘闢十分害怕,其交出了被自己俘获的东川节度使李康,希望能够与官军讲和。但是高崇文并不同意其求和的请求,继续派兵进攻刘闢。
刘闢只得继续退守,他命人在鹿头关建立了八个营栅,并在此驻军一万余人,以求抵挡高崇文的进军。但是刘闢毕竟是文人出身,对于战争并不是十分在行,其防御工事在面对高崇文的进攻时很快就被击破了。刘闢在战败之后在鹿头关东面的万胜堆再次布置防御工事,高崇文派遣高霞寓进攻万胜堆,八战八捷,彻底击溃了刘闢的军队。此事在《新唐书·高崇文传》中有以下描写: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明日,战万胜堆,堆直鹿头左,使骁将高霞寓鼓之,士扳缘上,矢石如雨,募死士夺而有之,尽杀戍者,焚其栅,下瞰鹿头城,人可头数。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
在战败之后,刘闢麾下的将领们纷纷献出自己的城池,向高崇文投降,高崇文也因此得以长驱直入,直接攻占了成都。而刘闢和卢文若等人带领数十名骑兵,打算逃奔吐蕃,但是在途中被冠军追上,刘闢本欲投江,但是未死,后被唐军活捉。
至此西川地区的叛乱被彻底平定,四川地区再次进入了唐朝政府的统治范围。
唐朝行政区划结语
在安史之乱后,唐朝政府的政治影响力空前低落,其军事实力也来到了唐朝的最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唐宪宗本应该采取休养生息的方式来积蓄力量,但是在面对西川节度使刘闢作乱的时候,他还是坚定地出兵讨伐,这里面有着十分深刻的原因。
首先是南北朝以来,四川地区就成为了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当时的情况下,四川地区的粮食支持是唐朝政府能够维系的重要保证,因此其必须要将四川地区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且四川地区还和南诏接壤,唐政府需要和南诏保持联系来防止其叛向吐蕃,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最重要的是,四川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忠于李唐皇室的,如果这里也发生叛乱,会让李唐的影响力进一步衰退,形成无法收拾的局面,因此唐宪宗必须要拿下刘闢,恢复四川地区的稳定。再加上刘闢的军事能力确实有所欠缺,唐宪宗会改变之前的态度选择主动出击也就不难理解了。蜀地的平定提升了唐政府的威望也给予了唐宪宗信心,坚定了其急需收复失地的信念。
参考文献:
1《资治通鉴》
2《新唐书·韦皋传》
3《新唐书·高崇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