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三首菊花诗凭什么能夺魁?

2020-08-04 20:02:20 作者: 林黛玉的三首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是非常风雅的一回。这一回里,大家吃螃蟹,赏菊,写诗。这一回的回目里有“林潇湘魁夺菊花诗”。在这一回里,林黛玉的三首诗被李纨评为前三。这三首诗分别诗《咏菊》、《问菊》、《菊梦》。

我们先来看看《咏菊》。

“无奈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这首诗写得相当雅洁。题目是《咏菊》,但是林黛玉并不一开始就从菊花写起,而是写自己的一颗诗心。“无奈诗魔昏晓侵”的意思就是自己着魔了,入迷了,一心想要写诗。接下来是诗人的举动,“绕篱欹石自沉音”,这是构思的过程。颔联将咏菊写得十分风雅,是“毫端蕴秀”,“口齿噙香”。那么诗人的心事究竟是什么呢?诗人是有怨言,有愁绪的。诗人又觉得很孤独,觉得世人难以理解自己的心绪。尾联升华意境,以干脆的口吻赞美陶渊明的高风亮节。咏菊写到陶渊明,并不稀奇。林黛玉的诗妙就妙在把陶渊明的隐逸情怀和自己的少女心绪结合得自然巧妙。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和“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有异曲同工之妙。曹雪芹将最具备个人风格的作品赋予了林黛玉。

再来看看《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这首诗显得很有智慧。诗中塑造了一个清高的,孤寂的,雅致的,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天真地询问菊花,为什么你就要那么晚才开花呢?你为何如此寂寞,你是否寄托了相思的情怀?这些问题菊花自然是无言以对,但是诗人觉得无妨,依旧把菊花看作自己的知音。这首诗赞美了菊花磊落的风骨,临霜而开的傲气,也表达出一种民胞物与的情怀。这首诗的语言自然流畅,意境清雅不俗,是一首耐人寻味的好诗。

再来看看《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这首诗在情景交融方面做得很不错。诗中有“云”,“月”,“蝶”,“雁”,“蛩”,“衰草”,“寒烟”这些意象。这些意象都给人一种朦胧的,幽美的,凄迷的审美感觉,非常能够表现梦境的迷离恍惚以及诗人的幽怨情愫。梦里有羽化登仙的美好,诗人也可以在梦里寻觅陶渊明的踪迹。在清秋时节,诗人在篱畔睡去,醒来后只看到衰草寒烟,心中有无限情怀,但是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这首诗的抒情色彩明显,将诗人痴迷的心绪刻画得如梦如幻,如泣如诉。

林黛玉的这三首诗得到了李纨很高的评价。“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这也是林黛玉做诗的追求,林黛玉说过“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作‘不以词害意’”。当然,真正的好诗一定是既有不俗的立意,也有精致的语言。林黛玉这三首菊花诗语言清新别致,意境脱俗,自然能够脱颖而出。

有意思的是,林黛玉自己倒是不怎么喜欢这三首诗,觉得自己的诗“伤于纤巧”了。如果和“此花开尽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样气势不俗的诗相比,这三首诗的确不够雄浑高远。不过,李纨却觉得,“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的确,林黛玉的这三首诗措辞清新,没有堆砌华丽辞藻。

林黛玉是一个满腹才情的女子,对于自己的文学创作才华,她也颇为自信。她是《红楼梦》里最爱写诗的了。写诗对于林黛玉来说,不仅是社交手段,更是表达心声,抒发情怀的方式。林黛玉的诗寄托出她傲世的情怀,刻画了她凄迷感伤的心绪,表现出她坚贞不屈的性格。除了这三首写菊花的诗外,林黛玉的佳作还有很多。《葬花吟》里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秋窗风雨夕》里的“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桃花行》里的“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唐多令》里的“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等都是感人肺腑的佳句。

林黛玉的诗之所以如此感人,是因为林黛玉是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诗歌创作中。她的诗发自肺腑,真切动人,打动了许多痴男怨女。阅读这些诗,我们可以体会林黛玉的内心波澜,感受那一颗敏感的,脆弱的,纤细的,优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