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看不起考古专业?

2020-08-05 07:46:52 作者: 为什么那么多

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获取艺术知识(关注:baokuchina)

最近,湖南耒阳女孩钟芳蓉考出676分好成绩,填报志愿时,她追随了偶像樊锦诗先生的步伐,选择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对于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的钟芳蓉来说,这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消息传到网上后,却是一群人在唱衰。

考古专业真的就那么没“钱”途吗?如果你这么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毕竟,在古代,皇帝最缺的就是考古人才!

喜欢中国传统绘画的朋友们,想必对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的作品并不陌生,但宝哥哥今天要介绍的一类画种,虽不常见却极为有趣。

话不多说,我们先来看一组图:

宋 刘松年款 《十八学士图》局部

明 杜堇 《玩古图》

清代 陈兆凤《博古花草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画作的规律,说是人物画吧,但好像重点也不是人物?说是花鸟画吧,但也没有细节特写?却都有对古代器物的详细描绘。

事情上,这种绘有瓷、铜、玉、石等古代器物的图画,泛称“博古图”,即“通晓古事古物” ;博古图属于杂画的一种,其主角是古代器物,如果有花卉、果品等装饰点缀,就叫“花博古”。

任伯年,《吉金清供》,1885年,拓有鄀公平侯鼎、鲁伯厚盘、弦纹鼓腹双耳壶,天津博物馆藏

博古图以传统的的松、梅、竹、菊等高古清幽的花卉题材,并与甲、金、籀、篆文字巧妙组合在一起,入微地描绘出鼎、罍、爵、彝等青铜礼器,古玉美瓷等稀世珍宝,仅是一张博古画就可以欣赏到花鸟、古文、珍宝三类艺术,谓之“观一画品味三界”,且这些画作,都或多或少有考古人士的参与。

但追溯博古画的发展历史,你又会发现,如今我们看到的博古图早就不是最开始的模样了,它可以说是在绘画作品中“跑得非常偏”的一类。北宋

自古,世人就热衷赏古、鉴古、藏古、玩古,毕竟懂得多的人就是自带光环,这股博古的风气在宋代达到顶峰。

当古物变多了,考证和辨伪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单纯地用文字描述器物的铭文款识、器物纹饰等内容,既枯燥也不直观。

于是,人们尝试采用线描图像来还原古物本来的面貌,即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图解古代各种器物, “博古画”应运而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宋徽宗指导编撰的《宣和博古图》。

宋代《宣和博古图》插图

此书共收录青铜古彝器869件,详细记录了古代青铜器形制、图案以及铭文的图谱,是官方修著的古器物图录,也是一本可供人品玩赏鉴的参考书。

为了响应宋徽宗的号召,后人将绘有瓷、铜、玉、石等古代器物配以花卉、果品等装饰点缀的画作称为“博古画”。

渐渐地,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前古人开party,聚会时吃饭画画一个不落,宋代金石学兴起以后,文人忽然对古董感了兴趣,当他们再聚会时饭,菜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堆堆古董字画。

徘徊在艺术圈门口时,吃吃喝喝

南宋 刘松年 《十八学士图》

打入艺术圈内部后,摸摸看看

南宋 刘松年 《博古图》

在宋代,如果你是考古专业的学生,可想而知,你的社交圈质量也是很高的,有了人脉还担心生存不下去?明代

明代晚期,文人们一边延续和发展着博古画的指导性作用。

明代《重修宣和博古图》插图

另一边也演变出一种描绘文人集会鉴赏古物场景的国画作品。

明 杜堇 《玩古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家可以注意到,玩古的场景被设置在配有梧桐、芭蕉、湖石、芙蓉的庭院里,这也是明代文人们画博古图时最常使用的场景。

画中长须文人蹙眉品鉴的并非一般琴棋书画,而是上溯三代的古青铜器,展现了杜堇寓道于画的特别设计。

1.炉 2.碗 3.洗 4.玉饰 5.方鼎 6.博山炉

7.金奁 8.壶 9.鬲 10.鬲 11.豆 12.炉

13.玉璧 14.兽炉 15.不明 16.不明 17.钟 18.不明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