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年赵充国,刚柔并济平定西羌,重开丝绸之路

2020-08-06 21:04:37 作者: 古稀之年赵充

前言

西汉时期,匈奴和羌人一直对汉朝边境地区进行骚扰和劫掠,直到东汉都未曾停息,汉帝国不得频繁出兵镇压和平定战乱。汉武帝期间,匈奴西迁,羌人开始崛起,面对汉武帝采取的“隔绝羌人”战略,羌人迫于无奈只能向着湟水北岸地区迁徙,放弃耕种改放牧维生。在此期间,羌人各大部落逐渐开始联合,当地官员曾多次镇压、招抚都无法阻止这一趋势。此时,匈奴也想联合羌人一起反汉,双方一拍即合,大战爆发,这场战役也被称作为西羌之战,而平定这场战役则是名将赵充国。

丝绸之路

名将之路

赵充国,陇西上邦人,初任朝廷的骑士,因善于骑马射箭而补任羽林卫士。赵充国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研究兵法,颇有谋略。汉武帝时期,赵充国随李广利攻打匈奴,被匈奴大军重重包围,千钧一发之际,赵充国带着一百多名士兵强行突破包围,才得以解困。赵充国虽立下大功,但也身负重伤,甚至惊动了汉武帝刘彻。汉武帝亲自来到他养伤之地探望伤情,并将其封为车骑将军长史。后来,赵充国履立战功,且俘虏了西祁王,升迁为后将军。

赵充国

老将上任

元康三年,先零部落跟各大羌人部落200多人解除恩怨并交换人质,签订盟约,并打算共同侵犯汉朝地区。 汉宣帝得知此事后,向赵充国询问有何对策,赵充国答道:“我们之所以能控制羌人是因为他们这些部落经常会互相攻打对方,但现在他们却签订了合约还打算共同反汉,想必是早有预谋。”提出了“宜及未然为之备”的建议。一个月后,小月氏部落的羌人找匈奴借兵,打算进攻,鄯善、敦煌地区,切断汉朝和西域的通道,这条通道是东西方交流的必经之路,也称作“丝绸之路”。赵充国不敢掉以轻心,立刻上奏朝廷,一边加强军事提防,一边阻挡羌人解除恩怨以便查明阴谋。

赵充国

面对羌人的反汉意图,汉宣帝本想启用老将赵充国,但考虑到他此时已经七十多岁,汉宣帝便问大夫丙吉有何人选推荐,但赵充国却仔细的回答道:“无逾于老臣者矣”。汉宣帝又问:“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赵充国答:“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汉宣帝微微一笑,便放心让老蒋赵充国前去。

汉宣帝

平定羌人

赵充国领一万骑兵达到金城,打算强行渡过黄河。此时恰巧有百骑羌兵出现,本以为会发生战斗,但赵充国却认为部队刚刚渡过黄河,士兵疲惫,不宜追击,区区百人不必放在心上。随后,赵充国让骑兵在四望峡中放哨,确认周围没有羌人伏兵之后,便领军上山安营扎寨。赵充国用兵十分谨慎,将侦查敌情作为重中之重,驻扎时稳扎稳打,凡有作战行动皆谋定而后动。不仅如此,赵充国还十分爱护士兵,他来到金城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当羌人来挑战时,多次不出兵迎击。在此期间赵充国抓到了羌人的一个俘虏,根据这个俘虏得知,汉朝派出年迈的赵将军前来平定羌人一定是有所准备的,进而那些羌人首领都十分的害怕,内部就产生了矛盾。

赵充国

起初羌族部落的首领派弟弟雕库来向都尉报告先零部落谋反,而雕库那个部落的人,有些混在先零部落中,都尉就把雕库当成人质。赵充国认为此人无罪应当释放并让他带句话回去:“大兵诛有罪者,明白自别,毋取并灭。天子告诸羌人,犯法者能相捕斩,除罪。斩大豪有罪者一人,赐钱四十万,中豪十五万,下豪二万,大男三千,女子及老小千钱,又以其所捕妻子财物尽与之”赵充国这番做法是想凭借着自己的威严去震慑羌人,瓦解羌人的联合计划。

攻打羌人

不战而屈人之兵

但这件事遭到了汉宣帝的反对,汉宣帝由此批判赵充国,指责他迟迟不肯用兵,浪费国家的开支,并命他领兵攻打羌人,并说天道顺当,出兵必胜。赵充国表面接受汉宣帝的职责,私底下还是坚持自己的思想,并在此上书表明其中的利害,汉宣帝很快就采取了赵充国的计策。赵充国这种做法也被称作“将在外军命有所不从。”

羌人

之后赵充国领兵来到先零羌所在地,发兵进攻羌人,与此同时下令让士兵不要烧毁羌人所住的房屋和牲畜。羌人看见此情形,发现汉军真的不是要强行将自己的歼灭,羌人首领靡忘便来到赵充国的营地中说,愿意交还你们土地,而赵充国好生招待还说:你们都是考虑自己的方面而不是从国家的方面来考虑的。话没说完,就朝廷就决定对靡忘用将功赎罪论处。后来羌人就不再进犯并归降于汉朝。往后几年内不断有羌人部落归降于汉朝,赵充国最后瓦解了羌人部落的联合计划。

进攻羌人

影响

此战过后,丝绸之路恢复了往日的景象,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经济交流,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路至今都是中西方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赵充国。赵充国平西羌之战中,我们也能看出赵充国的谋略和智慧所在,他将招抚与打击相结合,采取集中打击顽固者的方式,能和平解决的就不发兵。这正符合《孙子兵法》“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思想。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