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读:织女依然怨银河,做个鸳鸯消得么?

2020-08-06 22:15:39 作者: 纳兰词读:织

“灯影伴鸣梭,织女依然怨隔河。曙色远连山色起,青螺。回首微茫忆翠蛾。

凄切客中过,未抵秋闺一半多。一世疏狂应为著,横波。作个鸳鸯消得么。”清朝纳兰性德

康熙16年5月30日,纳兰性德23岁,他失去了心爱的妻子卢氏。在纳兰性德的生平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奇异的现象,情场和事业并不同时存在。比如纳兰性德第一次进士考试,临到殿试的时候,忽然发作了疾病,这使得他进入仕途押后三年。纳兰性德不同于如同门第的子女考学,比如李商隐,杜甫,白居易,比如黄景仁,他们都是半工半读完成的学业,在他们做官之前,就已经经历了社会风雨。

纳兰性德是一个读书的人才。本来19岁就可以做官,延迟到三年之后。这个中间他娶了如意的江南女子卢氏,我并不贬低也不高抬他,他的愿望是过神仙眷属一样的小日子,仿佛贾宝玉和林黛玉,在物质丰盛的纳兰家族过一种高贵清淡唯美的生活。

虽然有人说纳兰性德骑射也不差,但是从他的兴趣爱好来讲,历史,学问,诗词才是他的长项。正是在富贵当中,所以他并不喜欢那些眼中只有家族荣耀攀比的满族贵族女子,而背景平淡,父亲已经亡故,有着江南气质的大家闺秀卢氏,才让他分外钟爱。因为不用陷入权衡娘家权势的那种世俗里,而保有自己最大限度的自由。

纳兰和卢氏的确过了三年甜美的生活。因为虽然为三年之后的殿试授官做准备,实际纳兰是内定的。这只是一个过场。康熙需要年轻的信任的官员,而纳兰的父亲此时也是康熙的重臣。

纳兰性德一直是在非常安稳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乾隆皇帝说红楼梦是纳兰家事,在他的感觉里也并无不妥。纳兰性德喜欢汉文化并颇有成就,其成长可以参照贾宝玉,不是如此富贵闲情,纳兰性德的诗词也不会如此纤秀情深。

三年之后,卢氏产后病故。或者这是一个命运,但也让人好奇,毕竟卢氏虽然是汉旗女子,也可以标榜是江南美女,实际她一直住在北方,且不会缠足。她的死到底是什么原因,倒是有点让人奇怪。但纳兰性德后来的妻子是满洲瓜尔佳氏,是否是因为担心汉族女子身体不够强壮?

纳兰性德的仕途是从妻子死后开始的。他正式担任康熙的三等侍卫。其后一路按阶梯升,在最后的一年,也就是他31岁的时候,升为一等侍卫。满清非常看中贵族子弟,康熙培养他做殿前侍卫,是将他纳入自己核心圈子,并有意从军事上培养他。但是纳兰性德很早就流露出不适应和倦怠。比如这首作于二十六岁时候七夕的诗。

妻子卢氏已经亡故三年,在二十六岁这年,他娶了瓜尔佳氏,也就是官氏。同年夏秋,纳兰性德有一个重要的职位,就是管理上驷院的马政。皇家用马多达几百匹,从边疆挑选各种马进行管理,还有专门的牧场。如果纳兰性德热爱军事,其实这是很好的切入口,马匹,草原容易激起男人的雄心,但是纳兰性德基本无感,或者边塞的感觉更多是苦楚。”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里,牧马频来去。“

“灯影伴鸣梭,织女依旧怨银河。”这是纳兰性德在广袤的柳沟牧场的七夕,对着天上的银河,他想象织女一个人在织布。

“曙色远连山色起,青螺,回首微茫忆翠娥。”

第二天早上,看见草原的清晨,远山连着晓色,那早上的隐隐天边的山,像美女的眉毛,在这苍茫的地方,他想起远在北京城的妻子。

”凄切客中过,未抵秋闺一半多。“在这凄切的远离家人的生涯里,我想着是妻子的思念,她应该比我更痛苦吧,毕竟七夕节是她一个人在过。

“一世疏狂应为着,横波,作个鸳鸯消得么?”

纳兰性德为什么说自己疏狂?他毕竟才26岁。也就是说,纳兰性德的人际关系不那么好。实际在柳沟这种地方,类似边塞营地,靠的是上下齐心,建立朴素的同事同僚感情,但显然纳兰性德性格孤傲,而且对这种事,并没有内心的投入和喜悦。相反,他时刻惦记的是家人妻子。

可以说纳兰是相当的不正确,也许表面出色完成了任务,但是内心却并没有真正的投入感。而且还有点牢骚,我就是想和妻子呆在一起。

这首诗很有意思。这不是一首悼亡诗。相反和官氏在一起,他对人生应该是充满留念。正是和第一位妻子不长久,所以他尽力多陪伴第二位妻子。这一世不为名不为利,只想做一个有情人,让身边的女子不失望。

我相信纳兰性德说的是真话。从纳兰性德的生平来讲,他的确不合适从事军事武职,因为他读的书太多了,这种历史感会消解一个年轻人对未来的动力。真正合适纳兰性德的或者真的是翰林编修这样的文职工作。工作稳定,能够经常和家人在一起。

过高的期望,不适合的工作,也渐渐消磨他对人生的热情吧。但是从实际上来讲,纳兰性德的这种对工作和生活的愿望,在他那个时代,靠自身是无法实现的,就像贾宝玉不可能带着林黛玉去过真正田园的清苦而悲凉的现实生活。

纳兰性德身上有着那个时代年轻人身上的压力和无解。说他文武双全,那是美誉,他实际不是。是家族,才华推高了他的压力。包括他不能拒绝不热爱的工作,综合性走向心情的抑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