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纷乱之时突然冒出个刘汉国家?其统治者又有何故事可说?

2020-08-06 23:20:34 作者: 晋朝纷乱之时

西晋地图

刘渊采纳他们的建议,在河东一阵大闹,将蒲子、平阳等地相继征服。不久,上郡四部鲜卑的头领陆逐延、氐族的酋长单征、东莱人王弥以及羯人石勒相继投降。

永嘉二年(308年),刘渊正式称帝,大赦天下(就自己河东那块地方),改年号为永凤。自己的刘姓宗族全部封王,异姓则按照功劳和能力封为公侯(这一点倒是有些大汉遗风)。随后,他迁都平阳,对晋朝持续压制。

刘渊立国,但此汉非彼汉

但是应该说,刘渊自己根本算不上汉室宗亲,他所建立的汉赵政权,也和已经埋进历史中已经几十年的东汉政权、甚至蜀汉政权都八竿子打不着。虽然看着汉赵的当权者都是姓刘的,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匈奴人,即使从汉高祖时候的宗室算起来,也已经十几代人开外了,即使有些血缘,也早就已经稀释的和水差不多了。他们这个汉赵,只不过是借个名字,蒙蒙自己,也吓唬吓唬晋朝的那帮司马。

继承人隐患

在建国的同时,刘渊也面临了很多开国皇帝一样的烦恼,就是继承人问题。他的长子梁王刘和,小时候本来很好学,外形也不错,但是却不是领兵打仗的材料。因此,刘渊也不怎么派他出去征战,刘和在军队里的威望也就因此变得很低。而刘渊的另一个儿子刘聪,却是能征惯战之人,虽然在汉赵立国后,他两次领兵攻打晋朝全部失败,但是却都是虎头蛇尾,一开始的进攻势头非常猛烈。加上自己手下宗族没多少人可用,所以刘渊对这个儿子格外珍惜,即使他打了败仗都不加指责。第一次攻打晋朝之时,刘聪轻敌失败,刘渊甚至素衣出迎,以示安慰。这样一来,刘聪在军队中的威信水涨船高,这让刘和非常不爽。

汉赵开疆拓土的主力人物刘聪

同时,刘和身边的人也不断的挑唆他和诸王的关系。比如宗正呼延攸、卫尉刘锐和侍中刘乘,这些人平时就厌恶刘聪,现在看刘聪战功赫赫,心中更加着急,不断的在刘和耳边进谗言。刘和于是对刘聪更加不满。而且,刘和还不是那种喜怒不形于色的深沉政客,他对几个宗的不满表现得很明显。刘聪这样的聪明人,自然明白,要真是自己这个大哥做了皇帝,自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于是他也暗中准备,要和刘和做一场龙争虎斗。

死后国乱

永嘉四年(310年)七月,刘渊得病,眼看着不治,于是开始安排后事。他任命刘聪为大司马、大单于,并且统领尚书事务,在平阳西边建造单于台,任命刘聪的儿子刘裕(不是南朝宋的那个开国皇帝)为大司徒。这一个安排让人匪夷所思,这岂不是让刘聪另立吗?可能此时刘渊已经糊涂了,也有可能他害怕刘和担不起自己的江山,但不管怎么说,他的这一安排,直接造成了他死后的兄弟相残。

刘渊死前的安排让人看不懂

永嘉四年八月,刘渊在光极殿去世,共在位六年。他的这一生,可以说运气不错,正好赶上了西晋王朝严重内耗之后最虚弱的时间段,也搭上了司马颖需要外援、扶持匈奴上位的快车,让自己的建国大业得以实现。但要真说刘渊有多少文韬武略,却也不见得,至少面对王浚手下的鲜卑铁骑,他也还是不敢轻举妄动的。他的能力,比起后边的石勒、慕容诸帝甚至苻坚,都多有不如。

然而,刘渊虽死,他的烂摊子却还留着,属于他儿子刘聪的时代已经慢慢到来。刘渊死后,长子刘和继位。他此时想要仿效西汉削藩的故事,将刘姓诸王的势力全都打掉。他顾虑最多的当然是刘聪,他现在既有大单于的名号,又有大司马的实权,拥兵十万,不除了他天下如何做的稳?而且除了刘聪,还有陈留王刘欢乐,长乐王刘洋,江都王刘延年三股势力,都让刘和感到如芒在背。

汉赵政权的内乱也很厉害

刘和招来了安昌王刘盛、安邑王刘钦和将军马景,让他们随自己攻打四王。刘盛不同意,被当场杀掉,刘钦和马景只能违心相随。刘和确实不是统兵之才,他居然让自己的军队分散出击,同时攻打诸王。原本他的兵力就不雄厚,这一分散,更是显得力量薄弱。同时,人心不齐,尚书田密和武卫将军刘璿直接叛变,去给刘聪告密。刘和的这次行动,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

刘聪接到二人报告,让自己的军马做好迎敌准备。奉命来攻打他的刘锐听说后,掉头就跑,与其他几路大军一起,杀死了刘聪的儿子刘裕。不久,刘聪兴兵前来,攻破平阳西明门,把刘锐等一干仇敌全部斩首,并在光极殿西室斩杀了刘和。刘和从继位到被杀,仅仅过了三天。

此时的刘聪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走上了西晋八王之乱的老路。这场宗室大战,让汉赵宗室的力量被大大削弱。虽然属于匈奴刘氏的时间还有一些,但是这个朝代已经注定不会长久,他们的掘墓人石勒,正在虎视眈眈的寻找机会。而等待晋国皇室的一场灾难,也已经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