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暴富后,张爱玲为何不愿接济落魄弟弟?刻薄背后隐情让人心酸

2020-08-24 23:39:03 作者: 晚年暴富后,

张爱玲说: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作为民国才女,张爱玲著作等身,在小说、散文、电影剧本等领域均有涉猎,这本已足够耀眼,而在这才华外漏的背后,又辅以坎坷、磨难的人生经历,总让心下便又多生了几分怜惜。

她一生中的感情经历,用“千疮百孔”来形容,恰当不过。

原生家庭带来的痛

张爱玲,1920年生于上海。曾外祖父李鸿章,祖父张佩纶,都是晚清时期的重臣。出自名门的家庭背景,让她从传统的文化教育到绘画、英文、钢琴都可以学习,这也为她日后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但影响一个人成就的却不仅仅是外在的教育,还有性格因素。而性格的养成,则与家庭、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当时随着国门大开,西方思想逐步传播发展,而西方思想的传播对这个名门之家的家庭关系也造成了巨大冲击。在张爱玲10岁时,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与母亲黄素琼选择了协议离婚。

张志沂、黄素琼的结合,本就是名门之间联姻的产物,并没有太多的感情因素;黄素琼是清朝末年长江提督黄翼升的孙女,二人的结合在当时看来可谓是门当户对,郎才女貌。

但在这背后,其实冷暖自知。与黄素琼的积极向上,新时代女性形象不同,张志沂活脱脱的是一个旧人,他眠花宿柳,还娶姨太太,终日无所事事亦无所作为。

在忍耐了数年之后,在生下了张爱玲、张子静姐弟之后,黄素琼终于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代“出走的娜拉”,并在1930年她选择与张志沂离婚。

而在这段婚姻之中,受到伤害最大的无疑就是张爱玲。在离婚后,张爱玲、张子静姐弟二人跟随父亲生活,而张志沂对于黄素琼的离去并无反思之心,他很快便娶了继室孙用蕃。

此时身为女孩的张爱玲,也成为了父亲的情绪发泄口,被打骂、被监禁,外加上继母的苛待,也成为了张爱玲心中抹不去的痛。

至于弟弟张子静,则因男孩的身份幸免。但对于姐姐的遭遇,他却表现的毫无同情心。

尽管在跟随父亲的几年间,张爱玲已经才华初现。从《不幸的她》到《迟暮》,再到《秋雨》、《霸王别姬》等作品相继问世,但这些在“不爱你的人”面前,又显得何其单薄。十六岁那年,她甚至因为几句口角便被后母监禁半年之久。

好在,此时她的母亲黄素琼返回国内。在18岁时,张爱玲找准机会,终于逃出了这个“千疮百孔”的原生家庭,投靠了她以为的温暖的港湾母亲。

但是,张爱玲想不到的是这又是一场“别样的羞辱”。坦白讲,黄素琼作为母亲做的足够多,她供用张爱玲吃穿用度,供用她求学上进;但在这背后,却也是她对张爱玲的过于严苛的现实。

一个被父亲、继母苛待数年的女孩,再度面对一个严苛的母亲,她心中的纠结可想而知。而这些因素,也让张爱玲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当然面对这样的处境,张爱玲并没有认命,她不断的学习、读书,而目的只是为了逃离这样的成长环境。

于是,渐渐的有所成的张爱玲也与母亲渐行渐远。

性格烙印心中,对弟弟亦然

而在被父亲苛待、母亲训斥的背后,张爱玲笔耕不辍,终于有所成就。但这成就的背后,却也塑造了张爱玲对世界的敌意。

她的作品中,无论结局好坏,你总能读出一种悲凉。这种悲凉的写就,是作者生活履历的升华,是对生活的解读。《倾城之恋》里,白流苏、范柳原的故事如是;《金锁记》里的月亮亦如是;就连她的感情生活亦如是。为了能与胡兰成结合,她卑微如犬,即便是离婚,她都奉上三十万稿费;后来为了安全感,她与相差三十岁的美国人赖雅结婚,又何尝不是这种性格上的反馈,又何尝不充满悲凉。

而这种性格,在张爱玲晚年暴富后,对待弟弟张子静的态度上,也体现的尤为明显。1957年8月,就在张爱玲与赖雅结婚一年后,她的母亲黄素琼病重。可此时的张爱玲,甚至连买票的钱都没有,一个月后黄素琼去世。

而令张爱玲意外的是,黄素琼却将遗产留给了自己。这是一批值钱的古董,张爱玲也由此“一夜暴富”,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张爱玲在处置这批财产上的态度。

张爱玲在遗嘱中,绝口不提及自己的亲弟弟张子静,而且这还是在1988年,生活困顿的张子静在请求姐姐帮忙之下的结果。

为什么呢?

正是张爱玲体味到的“感情上的千疮百孔”。自己遭受父亲的苛待时,弟弟选择冷眼旁观;自己被冷遇时,弟弟却成为了掌中宝;自己险些被饿死时,弟弟却选择无动于衷。

这世间没有无来由的恨,也没有无来由的爱。

小结

张爱玲作为一位优秀的作家,她的成就源于自身的努力,也有原生家庭的“助力”。她的一生是悲剧,亦是喜剧,更是人间的真实情景剧。

对于她的作品,人们交口称赞;对于她的遭遇,人们扼腕痛心。但反倒是她自己,却看得淡然许多。

“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可就连她的去世,都充满了悲剧色彩,让人倍感心酸。

1995年,75岁的她去世。而当人们发现她的尸体时,她早已离世一个星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