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世,各路枭雄层出不穷,上演了精彩绝伦的一幕幕。人们津津乐道于刘备的宽容、诸葛亮的智慧、关羽的傲气、张飞的豪爽、赵云的忠诚,甚至于孙权的旷达、吕布的勇猛、鲁肃的厚道、黄盖的善战,却常常忽略了曹操的霸道,以及站在曹操背后的一个重要人物——司马懿。
当然,这主要是受了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影响。这种观点,以刘备为汉室正统,以曹操为朝廷之贼。刘备这边自带主角光环,曹操这边全是反派设定。因此,司马懿虽然贵为曹操的大军师,却几乎就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
实际上,司马懿比我们想象中厉害多了。刘备厉害又怎样?曹操厉害又怎样?孙权厉害又怎样?最后还不是三家归晋,统统姓了司马。司马懿才是三国最大赢家。
诸葛亮在三国里面,简直就是智慧的化身。他神机妙算、算无遗策。赤壁一把火,烧掉曹操20万大军,堪称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作。以区区巴蜀之地,主动向强大的曹魏发起五次次北伐,打得曹魏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然而,司马懿还是比诸葛亮更狡诈(这里的狡诈,不是贬义词)。
从表面上看,诸葛亮远胜于司马懿一筹。一座老弱病残看守的空城,将司马懿吓得兵退30里。即便已经身故,也能够吓退司马懿的10万雄兵。可最终,诸葛亮还是没能斗过司马懿。五次北伐,无功而还,看上去轰轰烈烈,场面悲壮,却耗尽了蜀国多年积攒的国力,为蜀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众所周知,司马懿在诸葛亮面前看起来很窝囊,其实这正是他的狡猾之处。他不愿在枝末细节、无关宏旨的问题上与诸葛亮纠缠。
比如,当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率大军远道而来时,他坚守不出,意在消耗蜀军。诸葛亮送上妇女衣服,以示羞辱,司马懿却毫不在意,从而使得诸葛亮不战而败。
比如,魏明帝死后,司马懿遭到继位皇帝曹芳和大将军曹爽的排挤,他索性装起病来,打消曹爽对他的顾虑。而当曹芳带着曹爽兄弟及其亲信前往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时,70岁的司马懿亲自披挂上阵,发起政变,干净利落地干掉了曹芳、曹爽一班人,掌握了权力。
再比如,司马懿在征讨叛将孟达前,首先给他写了一封信,各种温言安慰,让孟达放松警惕。然后,司马懿暗中率一支奇兵,8天内完成对方以为至少1个月的路程,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孟达面前,杀得孟达措手不及,最后,斩杀孟达,传首京师。
“诸葛一生唯谨慎”,诸葛亮一生谨小慎微,事必躬亲。对此,司马懿相当不以为然。事实上,司马懿早就看出诸葛亮的性格弱点,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那么,司马懿为何不早点破掉诸葛亮呢?这更是司马懿的高明之处。他要借诸葛亮的存在,来消除曹操父子对他的戒备。“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只有鸟和兔还存在着,才能彰显弓和狗的价值啊。因此,司马懿一边与诸葛亮周璇,不急于求成;一方面壮大自己的政治势力。等到诸葛亮真的“鞠躬尽瘁”后,那时候曹操父子对自己也无可奈何了。
高,实在是高啊。
关于这一点,毛主席也观若洞火。他在点评三国人物时,说“司马懿敌孔明之智”,认为诸葛亮不如司马懿,赞赏司马懿多权谋,善权变。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里面,也是枭雄一样的人物。曹操为人处事狠辣无情,“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他可以轻轻松松杀掉任何对他构成威胁的人。但是,在司马懿面前,曹操还是嫩了点。
毛主席说过:“司马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历来说他坏,我看有几手比曹操高明。”具体来说,就是当司马懿处于劣势时,他能够忍常人之不能忍;当他处于优势时,杀伐决断,远超曹操。
司马懿的前半生,是在忍耐中度过的。长期在曹操帐下默默无闻,不显山、不露水。曹操、曹丕先后亡故后,他又遭到政敌排斥,坐了很久的冷板凳。他不急不躁,耐心地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魏明帝曹叡时代,司马懿开始全线反攻。这时候的他,狠辣无情,比之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在征伐辽东公孙渊时,为了树立威名,司马懿拒绝公孙渊投降于前,战胜后屠戮无辜民众于后,尽显狠辣手段。
不仅如此,司马懿在掌权后,对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痛下杀手,统统夷及三族,斩草除根,连出嫁在外的女子都不放过,令人不寒而栗。就这样,司马懿以血腥和屠戮为司马炎的称帝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