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制度诞生于隋朝,有史可查的第一位状元是唐朝孙伏伽,最后一位状元是清光绪年的刘春霖,在科举考试存在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一共只诞生了592名状元,在这些人中,竟然还有人连中三元。
所谓“三元”,指的是解元、会元、状元,“连中三元”就是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取得了第一名,“三元及第”是中国古代每一位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可想而知有多难,自古只有14个人做到,北宋宋郊就是其中之一。宋郊,开封府雍丘县双塔集村(今河南商丘民权县双塔乡),生于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是官宦之后、书香门第,自幼和弟弟一起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兄弟俩后来都成为了“人中龙凤”,宋郊与弟宋祁时称"二宋"。
兄弟俩才学不分伯仲,宋郊先后中了解元、会元,但殿试结束之后,礼部推荐的状元却是宋祁,这两兄弟中同科进士的事,引起了刘太后(章献皇后)的兴趣,当得知礼部推荐宋祁为状元时,刘太后说:“自古都是先兄后弟,哪有弟弟排在前面的道理?”礼部只好重新排名,最终宋郊成了状元。二人后来都被宋朝重用,宋郊官至宰相,宋祁也当上了工部尚书,但他们性格完全不同,宋郊锋芒毕露,宋祁则是稳重儒雅,面对当时官场的尔虞我诈,他们也都有了各自的选择,宋郊继续混迹官场,宋祁则选择纵情于山水,不同的选择也决定了他们各自的命运。
宋郊(右)和宋祁像
宋祁曾和欧阳修等人一起合修《新唐书》,而且《新唐书》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宋祁所作,前后历时长达十多年,宋祁还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玉楼春》,因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句,他也被称为"红杏尚书"。正所谓树大招风、至刚易折,宋郊在朝堂上很不如意,甚至还被人诬陷名字有问题,有一天,翰林学士李淑向皇帝进言,说宋郊的名字很不吉利,“宋”与国同名,“郊”音同“交,是交替、交换的意思,他的姓和名连在一起,意思就是说宋朝要被更替、要被取代。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宋仁宗抱着这种心态,虽然没有处置宋郊,但下令让他立刻改名,宋郊百口莫辩,“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何况是让自己改名字,必须照办,于是宋郊就从自己的字(宋郊字伯庠xiáng)中取了一个“庠”,改名为宋庠,然后把自己的字改成了“公序”。从皇佑元年(1049年)开始,宋郊就不断遭遇挫折,先是因为家法不严,纵容子弟过错,遭到包拯弹劾,被罢免了宰相,然后被调任河南知府,治平元年,宋庠请求告老还乡,但没有被批准,然后又被派到亳州,在亳州请求告老还乡才被准,不久病死于家乡。参考资料:《宋史列传》、《西清诗话》、《华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