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姓家奴”吕布不得善终,为何他4次跳槽的下属成为了名将?

2020-08-25 21:35:42 作者: “三姓家奴”

吕布是三国世界中的绝顶高手,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他死后,“武圣”关羽才开始无论看谁都是插标卖首。

不过,在三国世界中,吕布又是一个人品极差、反复无常的小人,张飞当年赐给他一个名号——“三姓家奴”。

这昵称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试想吕布本姓吕,而后先后拜丁原、董卓为义父,此后他又接连亲手诛杀了此二人。吕布一生“三姓”,却两次弑“父”。

这样的不忠不义之举,是吕布一生都难以洗刷掉的污点。而正因为这个污点,吕布也不得善终,被曹操嫌弃后,命丧白门楼。

不过,若从“不忠不义”的角度来看,他的老部下张辽似乎更加不堪,他不止“三姓”了,而且还是4次“跳槽”,转投过5任老板:张辽一生,在投靠曹操以前,曾经跟过丁原、何进、董卓、吕布4任领导。

按照古代“忠臣不事二主”的原则,张辽的历史问题确实很严重,这样的人也几乎很难再受到重用。

然而历史事实却是,张辽不但没有因为过去的历史问题而被嫌弃,而且还在曹魏混得风生水起,后来封侯拜将,位列“五子良将”之首,这是为什么呢?

一、曹操的信任

张辽能从猛将如云的曹魏军中异军突起,这与曹操的充分信任和任人唯贤有很大关系。

公元201年,张辽参与讨伐屡次叛乱的徐州太守昌豨。大军连续猛攻数月有余,可依然没能拿下昌豨。

眼看己方粮草即将告罄,张辽主动提出要只身入城,劝说昌豨主动投降。

昌豨被围困数月,插翅难逃,他的心理防线或许也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张辽的建议,不失为一良策。

但是,放张辽独自前往,却让一部分人心存疑虑。他们跑到曹操那里打小报告说:“张辽乃反复无常之人,不可不防啊!”

而曹操却答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想让别人出力,又不信任他,谁还肯卖命?”

于是,张辽便被允许只身前往昌豨大营,与之谈判。不出所料,昌豨果然爽快的答应了。

第二天,张辽按照双方的约定前来受降。为了解除昌豨的疑虑,他还是不带一兵一卒,独自一个人前来,甚至还拜会了昌豨的家人。

昌豨看到张辽如此诚心诚意,终于放下心来,跟着他去拜见了曹操。

曹操最后终于兵不血刃,解决了徐州问题。但在高兴之余,曹操仍然没忘了叮嘱自己的爱将两句:“此非大将法也。”

这话虽然看似在批评张辽,但潜台词却是:区区一个昌豨,哪值得你这种身份的人去只身犯险呢?

公元205年,张辽在扫平北方袁绍父子的势力后,还军邺城,曹操亲自出城迎接,并邀其与自己同车回府,充分显示了他对张辽的钟爱有加。

公元215年,孙权亲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张辽率800精兵迎战。他趁孙权立足未稳,打了吴军一个大败亏输,就连孙权本人也差点在逃跑途中丧命。

张辽一战威震逍遥津,以至于江东地区的小孩夜闻张辽之名都不敢啼哭。张辽也从此堪比老人哄孩子时口里常常念叨的“大灰狼”。

即便是用兵如神的曹操,后来也曾亲自到张辽战斗过的逍遥津观摩,对于他的英勇表现感慨不已。

而从根本上讲,张辽固然是用自己的才能取得了如此耀眼的人生成就,但这丝毫离不开曹操对他的百分百信任。

二、曹丕的信赖

曹操死后,更加爱好文学的曹丕接班。

在历史上,曹丕素以阴险毒辣、小肚鸡肠著称。但对于张辽这位曾经屡屡跳槽换老板的武人,他却表现了超乎寻常的大度。

有人曾经向曹丕进言:合肥乃是我国门户,理应由心腹之人把守,岂能交给张辽!

可曹丕却说:“真心实意方为心腹,人待我必如我之待人。”为力捧张辽,他还专门赐舆车给张辽之母,并派出自己的御林军,一路护送她前往张辽的驻防地。

后来张辽得病,曹丕亲自派侍中刘晔带领太医前往诊治,并让虎贲卫士打探张辽的病情,来往相继不绝。而张辽久病未愈,曹丕又将他接到自己的行宫,拉着他的手询问病情,并赐予御衣、御食。

张辽大受感动,病情稍有好转,就回归前线,立即挫败了吴将吕范的进攻,为曹魏稳定了边境形势。

不久以后,张辽在江都病逝,曹丕闻之为之流涕。曹丕还曾经追念张辽以800步兵大破孙权十万的丰功伟绩,说他是“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张辽之所以在屡次改换门庭之后,在曹魏取得了成功,第一是因为曹操父子确实有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心胸和雅量;第二是曹魏给张辽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他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第三则是要感谢他的对手,是孙权们的“冲塔”,给张辽提供了建功立业的绝佳机会。

所以说,如果我们总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别人,那恐怕如张辽这等人才,也会因为4次改换门庭的“前科”,而难有安身之所、用武之地;而如果能给予他人充分的信任,或许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新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