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信奉儒家思想,一个错误决定,错失成超级大国的机遇

2020-08-26 11:19:10 作者: 明朝信奉儒家

中国人一直信奉儒家思想,封建王朝特别是宋朝以后,内部以程朱理学开始只重视儒学,咏诗作对联写八股文,科举无革新,少了安邦定国的人才,对其他自然学科轻视,登不了朝堂,再加上固步自封始终认为天朝大国,对外发生翻天覆地的技术革命重视不足或就不知,才慢慢落伍了。

尊孔文化在给中国带来了超级稳定的人文文化(包括政治)的同时,极大地压抑了中国人民的创新性和探索性,中国人民探索认识世界的逻辑被封锁在演绎推理逻辑范围内,归纳推理等先进的逻辑思维方式被打压排挤,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步入了一个有二千年之久的死循环。假如没有西方文化的冲击,一万年太短,中国社会很大可能将长时间地封闭地死循环下去。

中国从汉武帝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了,最关键的就是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造成的,只听一家之言,虽迎合了统治者,但为中华带来了长久的痛楚。一代代统治者不断的加上自己的意志,但让整个中国历史在一个循环的怪圈里越陷越深,不断的在后人的思想上套上了紧箍咒,束缚了一代代人的思维,无法挣脱无法发展,演变到了最后就是近代历史中的百年屈辱,然后无数国人用血泪挣脱出封建社会的泥潭,无数先烈用浴血奋战才有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打破了国人的封建思维,改革开放后各种思潮涌动,现代中国更是各种思想兼容并包,中国历经几千年正在迎来最好的时代!

蒙元亡华,一大因素就是唐中武媚、玄宗将制度、科技、人口扩散到了塞外,导致少民崛起、铁骑南侵。明王朝错误汲取历史经验,趋向于保守,这是历史惯性。《永乐大典》外传,奠定了文艺复兴基石,引发法国启蒙运动,西欧全面崛起。这一点上,朱棣末对技术分级管控,属于泄漏国家核心机密。明末,中国人又开始与西方交流,翻译西方科学著作,改进火炮技术,其实还可迎头赶上,犹未为晚。只可惜,满清入关,中华民族是基因里没有"掠夺"的民族,所以不能算是错误,近两百年的磨难也只能算历练。

朱棣和郑和出发点就不对,不是以开疆拓土为目的,一个想找建文帝,一个想去麦加朝圣,七下西洋花费巨资不说,还一路给小国小邦撒下金银财宝以体现天国之威,回程时装满热带不值钱的香料,连明朝官员不发薪时,也以香料代替,时不时还带几个小国王来天朝开开眼,看不到任何经济价值,从上到下都反对怎么可能持续?郑和七下西洋的最大成果,就是把印尼、马来西亚都弄成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

郑和下西洋有很多目的,宣扬大明国威也好,促进贸易也好,追查朱允炆也好,各种目的我们也无法得知,但唯独没有发展殖民地掠夺经济这一个目的,也就是说每次下西洋,收不到利益,白白耗费人力物力,就算普通人也不会白干活没钱赚吧,做一件事要考虑收入与支出。郑和下西洋支出巨大,收入微乎其微,只是长长见识,对明朝统治者,明朝百姓,有什么物质上的益处?这就是跟西方后来殖民全世界不同,西方是为了掠夺财富,积累资本。所以就算明朝几代皇帝都支持下西洋,郑和下一百次一千次西洋,明朝也不会成为超级大国,他没有获取经济回报,只是徒费钱粮,在那个时代,百害无一利。

西方的扩张起源于工业革命,哥伦布邂逅美洲是为了寻找黄金,实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中国自古是儒家文化,只讲治国忽略科学,大明朝时代很难产生工业革命思想,也就产生不了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是现代化的基础。可以想见,郑和即使发现美洲也不会出现殖民现象。这真是一个巨大的历史错误,不仅使中国与全球化大海时代失之交臂,更间接导致了近代屈辱史的发生,而满清虽强,亦延续故步自封并无力回天,近现代的海战史、军舰发展史以及科技史几乎没有中国的事,如今清朝已亡一百多年,中国仍在追赶西方经济与科技。虽然对中国反超西方绝对有信心,但仍对中国错失近代科技和军事发展史感到叹息。

明朝确实是丧失了用海上霸权称霸世界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就算明朝没有闭关锁国,我们很大可能依然不会利用海上霸权去殖民世界。这是我们的民族性和我们的文明决定的。我们是典型的农耕文明跟欧美那种海洋文明完全是两码事。农耕文明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守成守稳,并不喜欢去掠夺,尤其不喜欢主动发起战争。

因为对于农耕文明来说,战争就是一场灾难。但是欧美的海洋文明不一样,海洋文明的本质就是掠夺,别忘了欧美很多人的祖宗都是海盗出身。两种文明根本不一样,就算再来一次很大可能我们也不会发展海外殖民地。皇权制度下只是保自己的家,思想又以儒家为尊,服务于皇权制度。思想禁锢于一点,没有吸收包容百家之所长,国家就是家族的管理方式。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