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犯下这个错后,如果能得到严惩,就不会在荆州兵败被杀!

2020-08-27 19:29:08 作者: 关羽犯下这个

心存侥幸,本就是人类的通病。一直这样想的人,早晚有一天,会迎来属于自己的灭顶之灾。

在没有跟刘备闯天下之前,说起关羽的出身,不过就是一个小手工业者而已。再具体一点,他以推车运输货物为生,一个典型的无恒产者,但也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并且,还认得几个字。

他从山西一路推车过来,在汉末的乱世间,估计那些地方的小官僚,没少压迫和欺诈他。这种特立独行的人,最容易产生阶级偏见,也敢于不买有文化人的账,或许在他眼里,那些耍笔杆子的人,都是一群骗子而已。

所以,从三顾茅庐起,关羽就不相信诸葛亮的能力。这是由生活经历带来的对立与隔膜,根本就无法加以消除。比如,他曾这样对刘备说:“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也。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一个“惑”字,道出了关羽的全部心里话。

聪明的诸葛亮,当然懂得关羽对自己的成见。自从跟随刘备以后,他对待关羽,特别注意分寸,并努力维持一个客客气气的状态。而关羽也因此更加得意,心里再不把诸葛亮放在眼里。

但因为关羽和刘备的关系,所以诸葛亮得处处拿捏好这个分寸,否则就会产生内讧。比如,在赤壁之战中,各将都有分工,但诸葛亮却迟迟不睬关羽。这让一向自大的关羽,当然是心生不满。

于是,他就责问诸葛亮:“关某自随兄长征战,许多年来,未尝落后。今日逢大敌,军师却不委用,此是何意?”如果仅听这语气,就会使人认为诸葛亮是其手下。

其实,诸葛亮也有苦衷,因为在以前的多次接触中,他发现关羽,不仅依仗和刘备的关系,要和自己平起平坐,更关键的是,对自己的许多军事安排,他从来都是虚与委蛇,敷衍了事。比如,在联吴方针上,关羽总是没有原因地执行不力。

另外,马超投蜀后,为解决益州问题立下功劳。对此,心高气傲的关羽,很是不服气,执意要离开荆州,到西川来同马超一较高低。面对这种情况,诸葛亮急忙给他写信安抚,送了一顶高帽子,才将关羽的怒气平息。

其实,在安排关羽守华容道前,孔明和他是立了军令状的。但自恃和刘备关系铁的关羽,最终还是放走了曹操。因为他深知,凭借自己的身份,即使执法如山的诸葛亮要杀自己,刘备也一定会出来说情。事实真如他所料,这事在刘备的介入下,不了了之。

由此,关羽更加心怀侥幸,谁也不放在眼里。如果他因华容道事件,就受到严罚的话,那么,在荆州主政时,也许他就不敢过于自以为是。也不致于丢掉荆州,从而落一个被人斩杀的结局。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