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从万历皇帝开始,朝廷朋党群立,最著名的就是鼎鼎大名的东林党。随着皇帝的不上朝,大明的党政越来越厉害,甚至影响到了国家的安定。
在这个时期,由努尔哈赤率领的盘踞在辽东的后金也对大明虎视眈眈,在萨尔浒之战后金胜利之后,后金便有了侵占大明的土地的自信和野心,因此大明的辽东战事不断。
随着朝廷的赋税加重,天下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因此大明的国土之上时常便有农民起义发生。
到了崇祯年间,后金的势力进一步扩大,而大明却是在不断的衰弱,因此辽东的后金成了崇祯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
不过辽东尚有大将镇守,朝中党政崇祯皇帝也是一直在换人,这些事情虽然是大明很大的隐患,但也只能说是后患,发生在崇祯眼前的农民军起义才是令崇祯皇帝最头痛的。
大明的百姓因为吃不上饭而造反,这让崇祯皇帝很是伤心,一方面为饥饿的农民叛军伤心;一方面又为自己的大明朝廷伤心,当年的强大的大明竟然到了这步田地。
崇祯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他知道之所以有农民起义,完全是饥荒惹的祸,因此崇祯皇帝开仓放粮,救济叛军,希望他们都能做安分守己的好公民。
崇祯的赈济粮一到祸事立刻平息,但是大明的百姓有几千万,而饿着肚子的实在是太多了,即便是崇祯皇帝下了血本了,赈济粮依然不够用,等到赈济粮吃完了新的造反有立即开始。
崇祯想做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并且好好爱护自己的子民,但是大明的国库不允许,百姓们流离失所没有粮食可吃,国家收不上税,国库自然也是空虚的,崇祯无奈之下只得痛心令官军镇压农民叛军。
对于大明的军队来说,镇压农民叛军自然是轻易而举的事情,但是这波叛军还没有镇压结束,另一波叛军又要兴起了,看来这叛军是永远镇压不完的,崇祯皇帝无奈,只得向农民军妥协,继续赈济灾民吧!
就这样,崇祯皇帝对灾民是又剿灭,又赈济,崇祯皇帝完全是在被局势逼着走,崇祯皇帝无从选择,因此,大明国库空虚成了崇祯皇帝最大的痛。
到了崇祯后几年,不是旱涝灾害就是瘟疫爆发,大明的局势越来越差,农民叛军也越来越多,励精图治的崇祯皇帝终于成了一个亡国之君。
但是崇祯是不甘心的,因为他是一个好皇帝,奈何生不逢时。如果他能生在和平年代的话,他一定是个受天下人赞扬的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