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学者姜清水,解读姜夔《丁巳七月望湖上书事》诗

2020-08-28 20:33:04 作者: 知名学者姜清

原标题:举目悲风景 诗倾忧国心——读姜夔《丁巳七月望湖上书事》诗

作者:姜清水

姜夔在1197年4月献《大乐议》与《琴瑟考古图》各一卷于朝廷,未被重视,如泥牛入海无消息,这给他带来了一次精神打击,正如其在1198年春作《戊午春帖子》诗中所说:“惆怅明时不易逢”。这一年,姜夔对合肥恋人的思念程度不减,反而在元夕时作《鹧鸪天》词,点明“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又说“人间别久不成悲”,把思念情揉成一场“悲”,念念不忘,同时作《月下笛》词说“误了人”。

加上南宋从庆元元年开始,正在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学术讨论”,史家谓之“庆元党禁”。这时正在高潮中,把理学称之为“伪学”,政局包括丞相在内的59位要员受牵连,均罢官去职,理学大家朱熹差点被杀,姜夔献《大乐议》与《琴瑟考古图》未果,应该是预料之中的事。姜夔在这种国不安,己不堪的情况下,仍然心忧家国。下面解读他在当年7月,观看一次月食事件中作的诗,来窥探其可点燃的淑世情怀。

《宋史·天文志》载:“庆元三年七月已未,月食既。”如今文人把月食谓“相思佳境”,科学家说是百年难遇的“天

文奇观”。这天,姜夔在杭州西湖上观看了这次月食,并作了七言古诗一首《丁巳七月望湖上书事》长诗,诗曰:

白天碎碎如折绵,黑天昧昧如陈玄。

白黑破处青天出,海月飞来光尚湿。

是夜太史奏月蚀,三家各自矜算术。

或云七分或食既,或云食书不在夕。

上令御史登吴山,下视海门监月出。

年来无人修,三家之说谁为优。

乍如破镜光炯炯,渐若小儿初食饼。

时方下令严禁铜,破镜何为来海东。

天边有饼不可食,闻说饥民满淮北。

是镜是饼且勿论,须臾还我黄金盆。

金盆当空四山静,平波倒浸云天影。

下连八表共此光,上接银河通一冷。

御史归家太史眠,人间不闻钟鼓传。

白石道人呼钓船,一瓢欲酌湖中天。

荷叶摆头君睡去,西风急送敲窗句。

注释:

1、七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简单地说就是篇幅较长,容量较大,用韵灵活。它起源于民谣。先秦时期除《诗经》、《楚》已有七言句式外,荀子的《成相篇》就是摹仿民间歌谣写成的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体韵文。西汉时期除《汉书》所载的《楼护歌》、《上郡歌》外,还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等七言通俗韵文。

姜夔说:“放情曰歌,体如行书曰行,兼之曰歌行。”据此,七言歌行的体性应当是一气盘旋直下,流转奔逸。歌行短制,往往与近体诗在体性上相近,但其平仄要求够宽松的。姜夔此词有四仄,甚至是七仄到底的句子。

2、折绵:一般理解是“天气寒冷”,形容气候极寒。语出 三国魏阮籍 《大人先生传》:“阳和微弱阴气竭,海冻不流棉絮折,不通寒伤裂。”宋黄庭坚 《柳展如苏子瞻甥也作诗赠之》:“霜威能折绵,风力欲氷酒。”

3、陈玄:墨的别称。墨色黑,墨的存放年代越陈越佳,故有此称呼。

4、即月食,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蔽,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日前后。

5、吴山中国吴山有多处,比较有名的而且与姜夔此诗有

联系的有两座。一是在浙江杭州市西湖东南。山势绵亘起伏,伸入市区,左带钱塘江,右瞰西湖,由延绵的宝月、娥眉、浅山、紫阳、七宝、云居等小山而成,山体伸延入市区,山高均不超过百米。二是中国五镇之一——西镇吴山坐落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又名吴岳,属于陇山支脉,系二亿年前岩浆侵入上升而形成。其山势巍峨,群峰排空,直逼云端。

此吴山是中国历史名山,曾有岳山、千山、吴岳之称,是吴帝后裔——太岳部族与吴回部族发祥之地,也是我国祭祀、黄帝最早的地方。周秦王朝发祥宝鸡,周秦帝王认为这是吴山保护之功,便将其封为西岳。

6、三家:三家是指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盖天说、浑天说与宣夜说”。南宋时推演天文历法主要是依此三家学术理论。

盖天说,这一学说可能起源于殷末周初,它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几种不同的见解。早期的盖天说是认为天圆地方的,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穹隆状的天覆盖在呈正方形的平直大地上,但圆盖形的天与正方形的大地边缘无法吻合。于是又有人提出,天并不与地相接,而是像一把大伞一样高高悬在大地之上,地的周边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天和地的形状犹如一座顶部为圆穹形的凉亭。共工怒触不周山和女娲氏炼石补天的神话正是以持这种见解的盖天说为依据的。

还有一种形成较晚的盖天说提出天是球穹状的,地也是球穹状的,两者间的间距是8万里,北极位于天穹的中央,日月星辰绕之旋转不息,盖天说通常把日月星辰的出没解释为它们运行时远近距离变化所致,离远了就看不见,离近了就看见它们照耀。

浑天说是古代汉民族的另一种宇宙学说。由于古代汉族人只能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加以丰富的想象,来构想天体的构造。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浮在,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这就是“地有四游”的朴素地动说的先河。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丽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宣夜说,是中国古代的又一种宇宙学说。按照盖天、浑天的体系,日月星辰都有一个依靠,或附在天盖上,随天盖一起运动;或附缀在鸡蛋壳式的天球上,跟着天球东升西落。而宣夜说主张“日月众星,自然浮生于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创造了天体漂浮于气体中的理论,并且在它的进一步发展中认为连天体自身、包括遥远的恒星和银河都是由气体组成。这种十分令人惊异的思想,竟和现代天文学的许多结论一致。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