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一句著名的对联,引出了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史可法。及至现在,稍微有些历史功底的人,都会知道这位民族英雄的名字。
史可法,明末人,生于河南。早年即以忠孝闻名乡里。26岁那年,进京科考,进士及第后,便在晚明官场任职,先后任西安府推官,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不论在哪里任职,男主都以国家利益为重,严格执法,不怕得罪人。在总管漕运期间,曾弹劾罢免手下三个胡作非为的权贵子弟,增设漕储道一人。并大力疏通南河,使漕务大有整治。
李自成进攻首都期间,史可法曾率军进京勤王。当他的军队刚到浦口时,就传来北京失陷、崇祯帝自缢的消息。史可法向北号啕痛哭,以头撞柱,以至于血都流到脚上。
其时,总督马士英暗地与阮大铖商议,想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并劝导史可法加以支持。但史却认为朱由崧品行不端,主张立潞王朱常淓为天子。但几经争取都无效果。最后,福王称帝,史称南明。
这样说来,新皇帝即位,史可法并无拥立之功。再加上他一向对朱由崧不满,并且同其他权臣意见相左,因此,史总是受到排挤。他虽有兵部尚书之名而无其实。当时几个主要将军也是各自为政,矛盾重重,相互攻击,内斗不断。
这种矛盾重重的环境,实在是让人心力憔悴。最后,史可法主动提出去扬州安排防务。但面对强大的清军铁骑,盱眙降清,泗州城陷,周边各城镇相继沦陷后,史可法仍坚守扬州,顽强抵抗清军的进攻。
守城期间,清多尔衮劝降,史可法写下著名的《复多尔衮书》拒绝投降。可能,他深知自己完不成守城的任务,在与敌决战前,因无子嗣,他在留给妻子的遗书上说,“吾死,当葬于太祖高皇帝之侧;或其不能,则梅花岭可也。”另一个细节是,早年,他年过不惑而无子,妻子曾劝他纳妾,他叹息说:“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始终不纳妾。
清军以红衣大炮攻城。入夜扬州城破,史可法被俘,因拒绝投降而被杀,时年43岁。清王多铎以不听招降为由,下令屠杀扬州百姓。屠杀延续了十天,死亡逾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
当时正值夏天,尸体腐烂较快,史可法遗体难以辨认,下落不明。一年后,其义子史德威以袍笏招魂,将其穿过的衣冠,葬于扬州城天宁门外梅花岭。南明赠谥“忠靖”。清乾隆赠其谥“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