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京城之中,各地会馆会为本地人提供帮助,谁为会馆提供经费?

2020-08-29 15:22:41 作者: 古代京城之中

导语:

古代京城会馆类似于现在各级地方政府的驻京办组织,不过会馆并没有官方的编制,作为各地方在京城的驻扎点,会馆对于参加会试的举人,远隔万里来京做生意的商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融合古代人对故乡和祖宗的敬畏,又融合了明清以后逐渐兴盛的朋党商帮的因素,会馆,特别是京城的会馆做为一种现象,成为了类似于西方俱乐部一般的复杂多面体,会馆绝不仅仅是旅店,也不能看成是庙宇,这是研究明清华夏社会现象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会馆的兴起以及资金的提供主要来自中举的高官,生意有成的巨贾,他们大都来自同一个区域,不论是出于功利的结交之心,还是真心体恤同乡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些人都能以自身资本买下大宅或者买下荒地兴建会馆。

会馆便成为了这些同乡们祭拜祖先和文魁唱戏喝酒,睡觉吃饭,甚至客死异乡的地方。会馆文化与会馆的同乡利益结合体从明末开始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影响力甚至绵延到了今日。一.会馆和试馆之别

1.会馆在教育领域起巨大作用

根据研究明清会馆使的专家统计,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会馆,建立的初衷都是为了方便本乡本土进京赶考的举人,在一考定终生的古代社会,给应试的举子们建立一个收费不是那么昂贵。

有大量机会和本乡本土的同年交流机会的场所,成为了每一个在政治上有远见的官员的目标。在一些学风优良的区域,比如桐城和两湖,京城的试馆更是一种官场文化延续下去的场所,成为了政治上一个最可能结盟的地方。

参加会试的举子们在做官之前的友谊还没有那么市侩,几句家乡的方言,老家京官殷勤的照料,是一笔笔一本万利的政治投资,相比于修建会馆的几两碎银,这里一眼善缘可能就是一份前程。

2.热衷于修建会馆的京官们出入于此

中国是人情的社会,在官场上尤其如此,在京事业有成的京官们热衷于修建会馆,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每一个举人都是潜在的下级,同僚甚至上司,建立在入第之前的友谊,往往更加的珍贵,同乡在交通不便,地广人稀的古代,本来就具有重要的意义。考试前一起拜祭文魁星的经历,会馆几个月共同的朝夕相处,让这些家世,身份。

社会经历不同的年轻准官员,开启了社会教育的第一课,为了省钱没有办法只能在会馆生活的贫穷书生,富商退休官员的子弟,难得平等的在一起讨论今年的会试可能的题目,辩论主考官的出题判题风格,这中间还有大量的接触会馆的出资人,现任京官的机会。

一个崭新的圈子就这么建立起来了,这些都是古代准公务员,县官不如现管,栽刺不如种花,甚至不用说话,几个善意的眼神,一个微笑的点头,在高度人治的古代社会,可能都是一份政治生活的开端,可能都是一次政治前途的挽救。

3.政治本就为充满地域性的文化

政治中的斗争是复杂残酷的,而任何斗争的第一步都是敌我阵营的确立,清朝的雍正皇帝在朋党论中就严厉的警告过会试的同年,会馆的同乡。

而这个批发生产政治盟友的生产线,在官员成为官员前就试探性的建立阵营了。同乡的京官们默契的经营着会馆的文化,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考虑,皇帝再怎么专制,也不能公然反对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和儒家道德内涵的会馆的建立

李鸿章,曾国藩等大量的汉人官僚修建的会馆,产生的政治朋党成为晚清对抗满族官僚集团重要的力量,淮军作为当时最有实力的军阀集团,建立的安徽会馆在京城赫赫有名。在特定的年代,会馆仿佛成为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充满了政治意味的左翼俱乐部。二.会馆实质也为商馆

1.富商巨贾为会馆资金重要捐助人

同要考虑政治影响的京官们不同,同乡的富商在银钱上的付出,修建会馆在商业意义上是天经地义的,明清商会的强大,甚至商会文化的出现,让山陕会馆,湖广会馆,安徽会馆等著名商帮的京城聚居地变得天下闻名。

在商业活动中,信息的交流是至关重要的,而京城的会馆就是商人们交流的最重要场所,内务府政府层面的采购,让会馆成为了很多特殊行业必须成立的驻京办事处。

商人们在这里祭拜不同于书生的神灵,听着家乡的戏曲,和同乡的京官们根据地位的高低打着交道,相比于举人们的政治投资,这里的商人们更加的务实,能出资兴建在他们看来为家乡光宗耀祖的会馆,有机会和本乡的老爷们有交流的机会,成为了商人掏钱修会馆的直接原因。

2.会馆为明清官商一体的文化载体

明末的晋商集团,对满洲人入主中原是立下了功劳的,同时随着清朝中期后政府监察体系的崩塌,和受到西方工业冲击下清政府本能的自救行为,中晚期的清朝会馆有浓重的官商联盟的意味。胡雪岩和王有龄的友谊,张之洞大商务理论的提出,波澜壮阔的晚清洋务运动,会馆,同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媒介,会馆被赋予了独特的时代责任。

它可以巧妙的解释频繁接触的同籍官僚,一个个大计划从会馆的密室酝酿出来,并且深刻的改变着晚清的政治环境。三.会馆于历史的独特社会功用

1.京官和商帮对会馆持续加注

会馆文化在清朝的中后期越发的强盛了,他除了政治和商业上的作用,更化身成了进步人士在北京合理的居住场所,对会馆的投入变成了那些目光敏锐的官僚商人的投资。

梁启超,鲁迅等人长期寄居在本乡驻京的会馆,而会馆的赞助人复杂的政治倾向自然是耐人寻味的。此时的会馆成了堡垒和俱乐部的综合体,他奢侈的成为了不次于皇宫王府的地方,汉人官僚集团权势的强盛,让他成为了地方文化高度发展的地域,大量会馆拥有自己的戏班,戏台,甚至大量的附产,比如各种工厂商铺越来越多,流水一般的花销从来不缺乏赞助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