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年轻时无人理,头发花白了才无心插柳柳成荫,转为实力派

2020-08-31 09:19:00 作者: 冯唐年轻时无

冯唐其实很草根,没什么背景,一出场就是个老人形象,童年和青春全都省略了。唯一可圈点之处,就是其父做过代相。代郡是汉文帝的韬晦之地,冯老先生无意中为儿子赚了点政治资本。冯唐很聪明,没办法拼爹,就调研汉朝的政治生态,找到一条捷径,那就是做孝子—养爹。

汉朝以孝治国,连皇帝都装模作样地自称“孝某帝”。真假且不说,关键是一种姿态。天子是天下人的父亲,孝父母自然忠天子。其实当项羽以烹其父威胁刘邦时,刘邦只是摊一下手:“哥们儿,别忘了分我一杯羹。”倒弄得项羽一愣一愣的。看来,说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

冯唐行孝成了模范,被评为道德标兵、汉朝最美儿子。新闻媒体自然广为宣传。不过成为名人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做官才是硬道理,其他都是浮云。果然,组织部门来找他谈话,冯唐欲拒还休,当上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

官是当上了,不过,这官贼小,级别类似科长。不过好歹算个公务员,既然起点低,就慢慢熬吧。人生就是一锅粥,不能看火候,不能看成色,得要看机遇—食客何时饿。

冯唐运气好,等到两鬓斑白,花儿要谢时,终于等到了食客汉文帝。不过,汉文帝此次只是来打酱油的。在冯唐的官署,汉文帝下车,和冯唐握手摆pose,对镜头微笑,这些程序不能少,要上新闻频道的。

文帝真是个好皇帝,做完这些,他和冯唐拉起了家常,他欣喜地发现,冯唐竟是代郡人。代郡是文帝的根据地,冯唐自然就是老区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文帝一激动,自然就少了些官威,有意无意地提起了当年在钜鹿城下成名的贤能将军李齐,很是赞叹一番。

冯唐自然知道文帝的用意:这种姿态既显示了他的念旧,不忘本,又昭示了其求贤若渴的人才战略。但冯唐拿出廉颇、李牧二人,不动声色地将李齐否定了。汉文帝顿了顿,继续试探他,说能得到廉、李这类将领,谁还会将匈奴放在眼里呢?

冯唐这时说了一句很跩的话:“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汉文帝大怒,却又不好说什么,只得拂袖而去。但文帝不愧是文帝,很快回过神来:和老区的老乡生什么气呢?他招来冯唐,半撒娇半埋怨:“公奈何众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

和皇帝握手、合影、谈话,有这样经历的人不多。一时间,冯唐成了名人。不过名人归名人,官职却依旧,偶尔想起来,只能当做一段艳遇,调侃自己一番。至于文帝,恐怕早就忘却了。而此时,匈奴大举来犯,汉文帝忧心忡忡,忽然想起冯唐,心中一凛:“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冯唐报国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先分析古代明君对待将领的态度,以昔推今。接着赞叹李牧善于用兵,重点却是为挺同样善于用兵却因小过被问重罪的云中郡郡守魏尚。然后得出结论:“陛下赏太轻罚太重,因此即便得到廉颇、李牧也无法重用。”

这是篇专业水平很高的论文,有理有力有节,冯唐却一气呵成。本朝科研出成果,汉文帝自然很高兴,随即让冯唐拿汉节当使者,赦免并请魏尚重新出山,做长城抗拒匈奴。冯唐也被提升为车骑都尉,如此结局,取得了三赢,自然皆大欢喜。

不过,这事还不算完。冯唐功德圆满,后世却还有很多苦命人。左思和王勃虽是愤青,却尊老,见年迈的冯唐忙碌,还于心不忍。豁达的苏东坡却赤裸裸了,谪居中,他念念有词:“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就这样,冯唐成了救世主,拿着使节,身着绯衣,穿越历史的风雨,去拯救那些才高命蹇的人的心灵。一不小心,就成了时空旅行者的偶像,就差挂在神龛里,顶礼膜拜了。冯唐年轻时无人认识,老来才转型为实力派,最终在历史长河中收获众多粉丝。无心插柳柳成荫,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但他在须发未白时,真的没有不甘心过吗?只能是苦乐自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