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鸿儒周洪谟是咋练成的?家世与蒙学对他有影响

2020-08-31 17:29:32 作者: 明代鸿儒周洪

三、百、千、千是啥呢?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这四本书现代很多人可能也读过,但懂不懂其中经典内容?就很难说了。

有研究者称,上至周秦两汉,下至民国初年,我国所著的蒙学教材差不多两千种,其中,传世经典首推《三字经》。

《三字经》相传是宋王应麟所编,又有记载说是宋末区适子所撰,经明代陆续补充,到清初的本子是1140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全书从论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叙述了三纲五常十义、五谷六畜七情、四书六经子书、历史朝代史事,然后以历史上勤学奋发、显亲扬名的事例作结,把识字、历史知识、伦理训诫融为一炉,开了三言韵语蒙书先河。

可与《三字经》比肩的是《千字文》。

《千字文》拓取王羲之遗书不同的1000个字,以四言韵语,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依次叙述了有关天文、博物、历史、人伦、教育、生活等方面知识,以识字教育为主,兼顾道德人伦与常识教育,自隋朝开始流行,直至清末,是中国历史上流传最久的蒙学课本。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 ,对书中收录的504个姓氏进行了排列,句句押韵,对中国姓氏文化的起源、传承的认识与了解起了巨大作用。

《千家诗》是蒙学中主要的诗歌教材。

古代蒙学教育十分重视用吟歌古诗“以养其性情”,唐宋之后,诗歌成了蒙学教学中固定的教学内容。

如果你认为我国千百年形成的庞大教育体系下,书籍教授的只是知识、常识,那就错了朱熹在《小学》中说:童稚之学,不止记诵,养其良知良能,当以先人之言为主;日记故事,不拘今古,必先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事,如黄香扇枕、陆绩怀桔、叔敖阴德、子路负米之类,只如俗说便晓知道理,久之成熟,德性若自然矣

传统文化的本质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三字经

蒙学十分注重对蒙童的教养教育,那些古圣先贤是明灯也是榜样

古时候少儿从蒙学开始,就十分注重对蒙童的教养教育,以便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如对蒙童的行为礼节,细化到着衣、叉手、作揖、行路、视听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比如《三字经》,除了教少儿识字、礼仪伦常、道德规范外,还劝勉少儿须少小努力,还讲了为人父母、为人师长者,要对孩童善于施教等等。

古人在编撰蒙学课本的时候,不仅注重通俗易懂,短小押韵,使其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而且将历史人物的事迹融入文中,大量用典,

比如《千字文》,共1000个字,典故就用了62个。

生动感人的人物事迹不仅增强文本的丰富性趣味性,而且能让少儿在读书识字的过程中受到古圣先贤嘉言懿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培养仁、义、礼、智、信等德行。

而《千家诗》,选诗200余首,大部分语言流畅,易读易记,如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王之涣的《登鹮鹊楼》、杜牧的《清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就在其中,囊括了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咏物题画等题材,而像这样的名篇名作,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宝贵的精神食粮,仍然焕发着绚丽的人文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