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东征。他在被征服的广袤土地上修建了十余座亚历山大里亚。而今,那些城市大都湮灭在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可是,埃及的那座亚历山大里亚城,却依然屹立在尼罗河口,眺望着远方,似乎在等待着她的主人东征归来。
智慧之都的诞生
公元前332年11月,亚历山大在占领推罗之后率军攻入埃及。波斯驻埃及总督马札西斯手里没有军队。而且他知道就在一年前,他的主子大流士三世在伊苏斯之战中率先做了逃兵,连皇帝都奈何不了亚历山大,他一个总督又能做什么呢?于是,亚历山大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开入了埃及首府孟菲斯。之后他又乘船从孟菲斯顺流而下,向大海驶去。在尼罗河的入海口,亚历山大以其敏锐的眼光发现了此地的价值,并决定在此建立一座城市,取名亚历山大里亚。
此后,亚历山大怀着对这座新城的无限期望匆匆离开了埃及,有生之年再也没能回来。公元前305年,托勒密在埃及自立为王,定都亚历山大里亚,自此翻开了亚历山大里亚城新的篇章。托勒密王国时代,亚历山大里亚成为了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
这里聚集着数量众多的哲学家、医生、工程师、诗人、地理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仅仅将亚历山大里亚所拥有的主要学者的名字罗列出来就足以见证这座城市在那个时代的伟大。来自叙拉古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阿基米德,来自雅典的数学家欧几里得,来自查尔希顿的医学家赫勒菲拉斯,来自昔兰加尼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哲学家和诗人埃拉托色尼,来自拜占廷的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来自高斯的医学家埃拉西斯特拉图斯,来自萨摩色雷斯岛的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库斯。
亚历山大里亚的光辉早已被两千多年的历史洪流冲刷殆尽,我们只能从残留的史书中了解她过去的辉煌,勾勒出那个时代的智慧之都。两千年前的亚历山大里亚,拥有那个时代最为著名的博物院和最为伟大的图书馆。公元前3世纪初期,天文学家、日心说理论的鼻祖阿里斯塔库斯来到亚历山大里亚,参与对一年日期的进一步精确定位。研究结果在公元前238年公布,"一年有365又1/4天,每4年的1/4天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闰日。"来自叙拉古的阿基米德将物理学从哲学的一个分支发展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直使用到17世纪的托勒密地图是亚历山大里亚博物院的又一重要贡献。亚历山大里亚博物院对新航路的开辟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埃拉托色尼把日晷分放在亚历山大里亚和阿斯旺之间几百英里的土地上用以测量地球子午线(地球的周长),而误差在200英里以下。他相信向西航行可以到达印度。欧多叙斯曾尝试环非洲航行。这些探索与尝试在接下来的1700年中无人问津,直到16世纪,新航路的先驱者才将它们从故纸堆中翻了出来。
人类文明的宝藏
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的藏书曾达70多万卷。所藏图书由多种文字组成,主要是希腊文图书。图书馆还负责书稿的整理和翻译工作,现今流传于世的希腊古典作品大都是在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整理完成的。由70名学者组成的翻译小组用了72天时间将《旧约圣经》翻译成了希腊文。而这一翻译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居住在亚历山大里亚的众多犹太居民早在公元前3世纪末就已经全部希腊化了。
在托勒密王朝时代,每一艘在亚历山大里亚停靠的船只都要由海关人员检查,发现图书后立即送往图书馆,由图书馆来确定图书的价值与去留。如果图书馆方面认为其有价值留在这里,那么国家会给书籍原主一定的补偿。托勒密三世也曾以不光彩的欺骗手段搞到一些珍贵图书。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原始书稿都收藏在雅典国家档案馆,不能外借。描述的大多都是托勒密王朝的国王们怎样处心积虑地收集图书。其实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的图书大多购自雅典和罗德,因为这两地是当时最大的图书市场。亚历山大里亚与她的图书馆仅仅维持了将近两个世纪的辉煌。当托勒密王国拜倒在罗马帝国面前时,就注定了这两者的悲剧命运。
文明之火的熄灭
公元前49年,古罗马统帅庞培在与恺撒争夺罗马权力的内战中失败后逃往埃及。恺撒紧随其后追至亚历山大里亚,但是恺撒为克娄巴特拉七世的美色所倾倒,代表罗马站在克娄巴特拉的一边。而小国王托勒密十三世也毫不示弱,率领埃及军队迅速向亚历山大里亚开进。此时恺撒在亚历山大里亚的驻军实在太少。他一面派人前往亚洲求援,一面命令部下在城内做好巷战准备。
埃及人派重兵向港口方向推进,因为那里停泊着70余艘大型战舰。如果他们能够夺取港口,无疑就切断了恺撒与即将到来的援军之间的联系,同时还可以用军舰封锁港口。恺撒同样知道港口对于他的重要性,于是派兵将港口停泊的连带船坞中的战舰统统烧掉了。但是大火不仅烧毁了港口和战船,也蔓延到了亚历山大里亚城内,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的40多万册图书被焚毁。港口附近的皇家图书馆被焚毁之后,位于萨拉贝姆的子图书馆就成了该城的主要图书馆。
灾难降临于公元391年,这一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下令摧毁帝国内的异教信仰和异教神庙。一场洗劫之后,萨拉贝姆除了地基外,所有东西都被哄抢一空,而地基之所以逃过一劫是因为地基的石块巨大,无人能够搬动。这一次浩劫几乎让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流尽了最后一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