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上,宋玉深受道家文学的影响。他许多辞赋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从立意构思到运用寓言都深受《老子》《庄子》《列子》的濡染,特别是“恢诡谲怪”的庄子散文对宋玉影响更大。
道家对宋玉的影响
道家学派的开山祖师是老子。宋玉的辞赋创作受了老子《道德经》(即《老子》)的沾溉。宋玉描写男女性爱,即明显受了老子的影响。道家文学在语言运用上冲破了这一禁区,常用富有性感的语言阐述和表现玄理。《老子》赞扬婴儿,‘未知牝牡之合而全(按:一作胶,指小孩生殖器)作’(第55章),把婴儿的这种本能看作是天性精纯的表现。他在强调以静为本时还说过:‘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第61章)这是用雌雄交配的例子说明以静胜动、以柔克刚。类似语言对于言必称礼书礼义的邹鲁之士、播绅先生来说,是绝不肯启齿的。”①宋玉正是继承了老子大胆地进行描写的传统,在《招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讽赋》等作品中真实自然地表现了男女。
宋玉辞赋中有些句式,明显脱胎于《道德经》。游国恩先生说:“今按《道德经》中,大半是韵文,极似一种散文诗歌。而其中又有特别的两章,例如第十五章云: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又第二十一章云:‘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些句子不但有韵,而且很像楚辞的先驱;因为它们很有‘骚体’的风味。……所以我们可以说老子是南方学术的鼻祖,同时又是楚辞的祢祖。③游先生指出《道德经》具有楚骚风味,自是不刊之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游先生所举《道德经》第十五章那样的句式,在宋玉作品中却有,而且模仿的非常像。如宋玉《九辩》开头在“悲哉,秋之为气也”之后,即用了一组与《道德经》相同的带“兮”字的比喻句来描写苍凉的秋景:“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慷栗兮,若在远行,登山I陆水兮,送将归。次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宋玉在赋作中描写人物形象也常用此类句式。如《高唐赋》描写神女的形象:“其始出也,时兮若松树;其少进也,哲兮若姣姬。……忽兮改容,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湫兮如风,凄兮如雨。”《神女赋》中也是如此:“晔兮如华,温乎如莹”;“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等等[1] ①。
道家学派的经典《庄子》和《列子》对宋玉的影响就大了,尤其是《庄子》。
宋玉辞赋描写刻划人物有的明显受了《庄子》和《列子》的影响。例如,宋玉《钓赋》、描写的玄渊善钓:“夫玄渊钓也,以三寻之竿,八丝之纶,饵若蛆蚓,钩如细针,以出三尺之鱼于数仞之水中,岂可谓无术乎?夫玄渊,芳水饵,挂缴钩,其意不可得,退而牵行,下触清泥,上则波扬。玄渊因水势而施之,颉之颃之,委纵收敛,与鱼沉浮。及其解弛,因而获之。”很容易使人想起《列子·汤问》描写的詹何善钓:“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条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两者的相似,是显而易见的。《列子》过去被定为伪作。现有可靠的材料证明,并非如此,大概是战国中期偏晚的著作②。如此,则宋玉《钓赋》受了《列子》的启发与影响,可以断定。另外,宋玉《钓赋》描写的玄渊善钓,还会使人想起《庄子.外物》中描写的任公子之钓:“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牿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铭没而下骛,扬而奋髫,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任公子毫不着意,反而钓得大鱼,这和玄渊“因水势而施之,颉之颃之,委纵收敛,与鱼沉浮。及其解弛,因而获之”的神乎其神的钓鱼技艺多么相似啊!
宋玉辞赋的谋篇布局有的也明显受了《庄子》和《列子》的影响。
清浦铣《复小斋赋话》卷下云:“宋玉《钓赋》,可为讽谏法,当与庄子《说剑》篇参看。”宋玉《钓赋》将钓分为“玄妣钓”、“尧舜禹汤之钓”、“大王之钓”三种。《庄子·说剑篇》尝云剑有三,有“庶民之剑”,有“诸侯之剑”,有“大王之剑”。因此,宋玉赋这种写法实乃《庄子·说剑篇》的翻版。请看《庄子·说剑篇》的有关描写:文字略
考古发现的宋玉《御赋》亦云“御有三”,有“钳且、大丙之御”、“王良、造父之御”、“今人之御”,将御照样分为三种。《钓赋》、《御赋》与《说剑》在结构层次、谋篇布局上的相似,表明道家文学对宋玉的滋润是很深的。楚文化专家张正明先生甚至认为《说剑》实际上是一篇散体赋,其作者或许就是宋玉[2] ①。这也是富于启发性的观点,因为《庄子·说剑》与宋玉赋在艺术风格上的确非常相似。
我们再看宋玉的《风赋》:文字略。
元代郭翼《雪履斋笔记》云:“古来绘风手,莫如宋玉雌雄之论。”宋玉《风赋》确是一篇描写风的名赋,而在宋玉之前,庄子也对风有过精彩的描绘。这就是《庄子·齐物论》中所写的著名的“天籁”和“地籁”:文字略
从骨子里看,宋玉《风赋》将风分为“雄风”与“雌风”,实脱胎于《庄子·齐物论》将风分为“天籁”和“地籁”。但庄子所描写的“天籁”与“地籁”与宋玉所描写的“雄风”与“雌风”,在艺术上却各有千秋。这主要是因为宋玉借鉴了庄子的写法,又注意了翻新出奇。
另外,清代南宫邢氏珍藏本《宋玉集》卷下“对问类”有宋玉《对或人问》一篇,内容文字略。
据此书书末所附《采辑古书考》云,此文系录自“刘向《新序》卷五”,今传本西汉刘向所著《新序·杂事第五》正好有此段文字。这是一篇记录宋玉轶事的作品,严格说来,不能算是宋玉的作品。不过,从《文选》卷四五所载宋玉《对楚王问》,其类似文字亦见于刘向《新序·杂事第一》来看,又未尝不可以作宋玉作品看待,至少其中宋玉所说的话是可以当宋玉作品看待的。文章通过玄媛处“桂林之中”和处“枳棘之中”两种绝然不同处境的对比描写,表现了自己“处势不便”、怀才不遇的牢骚与愤懑。文章构思明显脱胎于《庄子·山木》中的庄子对魏王问 :文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