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因恐惧丞相权力过大,于是在胡惟庸案之后撤销了丞相这个延续了近两千年的职位,自此,六部九卿一跃成为了朝廷名义上的最高级别行政官员。哪怕是后来成立了内阁制度,虽然内阁大学士权力无限大,但是实际品级只有正五品,远不及六部堂官的正二品大员。所以,后来的明朝政府,搞出了一个兼职制度,内阁大学士往往是兼任六部中某部尚书或者某部侍郎。
虽然后来有内阁辖制,但是原则上,明朝的六部是直接对皇帝负责,乃是明代文官实权职位的最高品级。
明代六部图
六部内部,堂官称为尚书,下面一般有副职两位侍郎,侍郎虽是尚书的下属,但是也是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正二品,侍郎正三品。
再往下设司,各部情况不同,根据需要设置司,有的分省设司,比如户部云南主司海瑞;有个根据职能设司,比如万千人哄抢的职位,文选司和武选司,司长称为郎中,居正五品,副职员外郎,居从五品。
再往下就是各司办事主事人员,官位居正六品。再往下是司务,居从九品,也就是最低等级。
当然,六部内还有办事的六科,六科给事中只有正七品,权力却无限大,但是他们属于科道官,也就是所谓的言官,并不隶属于六部,有自己的独立体系,所以不算在六部之内。
明代朝廷大员
明代集权制度
朝廷六部,职能不同,分管的事务不同,所属领域也各不相同,就难免有些部门肥、有些部门威、有些部门就成了清水衙门。渐渐的,六部就有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排行先后顺序,当然这并非官方排行,就是一个刻板印象。
那接下来,我们就刻板印象中的朝廷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进行一个排行,具体情况会如何呢?
1、吏部
吏部,相当于现在组织部,比组织部权力更大些。吏部尚书被称为天官,权力极大,是可以对抗内阁大学士的存在。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主要是针对文官,武将由兵部负责,但是明代以文制武,所以文官地位更高。下设四司: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另外吏部负责办理京察、大计,能直接判四品以下官员的政治生命,权力极大。
吏部衙门
兵部令信
2、兵部
明朝兵部权力大,是因为明朝外患严重,打仗的时间很多,从北元到鞑靼到瓦剌,北方就没有消停过,后来又有倭寇,还有入朝打日本,再后来又有女真,再加上各地的叛乱和剿匪,以及末期的农民起义,两百多年,战事就没怎么断过。主管军事的兵部自然成了极为重要的职能部门。
兵部堂官被称为夏官,是明代官方军政机关,又称"枢部"、"枢垣",专司武官选授、征伐简练、马政驿传诸事。
明朝中后期,兵部架空了五军都督府,京师周边的二十四卫等皆归兵部辖制,兵部权力骤然提升,掌武卫官、土官选授考课及军制、训练、征调、镇戍、边防、仪仗、禁卫、驿传、厩牧、军械、符勘、兵籍、武学等军事行政,其堂官往往督军出征,本部操赏罚进退将帅之柄,职权尤重。
明代有很多奇人都任职过兵部尚书,包括力挽狂澜的于谦于少保,以及被严世蕃称为"天下三才"之一的杨博。
3、礼部
礼部堂官,被称为春官,尽管礼部没有吏部、兵部甚至其他部门的权力大,但是若论及地位之高,朝廷六部无人能出礼部之右。其虽然对比其余五部,算是个清水衙门,但是却掌握着当时朝廷最重要的一块。
其职能主要有礼仪、祭祀、宴飨、贡举四大块,其中礼仪、宴飨中包含了外交的工作,当然还有一些其它的包括日常官员行为规范、礼仪礼节、公章管理、荣誉称号、庆典活动组织、庆功宴安排等等事务性工作。
祭祀更不用说,乃是古代朝廷的重中之重,祭天、祭地、祭祖、祭神、祭农、求神问雨,都是朝廷的头等大事。
另外礼部还掌贡举,也就是科举,包括兴办教育事业,科考,还有掌握天下百姓的思想方向。
礼部礼房
户部衙门
4、户部
户部堂官,人称地官,与吏部的天官相对,户部,也就是所谓的财政局、税务局、统计局、民政局、人民银行、审计局。掌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简而言之,户部掌管全国财政,还掌管土地和户籍。移民垦荒,招抚安置流民,劝课农桑,掌握天下土地兼并情况,赈灾、抚恤等。
负责全国财税的调动,负责核查和收取税收,负责钱银的制造。管理着盐铁、运河、贵重金属,也就是掌握着天下的经济命脉。
户部很有底气,毕竟户部掌握着天下官员的俸禄和饷银,朝廷的一切支出都得由户部度支。
5、刑部
刑部堂官,被称为秋官。主管天下刑政,审定和执行律例,判案定罪,管理囚犯。因为讼事繁重,也按省分为十三个清吏司,各管一省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