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组织起的哥萨克海盗,与倭寇行为方式非常相似
除此外,倭寇的劫掠手段,其实严格来说也表现的非常拙劣。在倭寇的活动中,掳掠百姓卖往日本,一直是倭寇重要的财政收入,比如在郑舜功的《日本一鉴》中,就有记载:“嘉靖庚戌二十九年以来,边民初虏于夷岛,莫可胜算。”但是与之矛盾的,是在大量明朝史料中,都有记载倭寇在入侵时,经常对明朝百姓大开杀戒。这种行为一方面说明嘉靖时期的大倭乱,并没有像东欧的鞑靼人和巴巴里海盗,形成完整的掠奴产业链。另一方面,也说明倭寇本身对于人口的价值明显认识不足,或者说他们对于自己掠夺行为的认知,依然是他们在参与一场战争。除此之外,倭寇在劫掠物品时也表现的一言难尽,他们并不是像职业匪徒那样专挑高价财物,而是见啥拿啥,甚至在一些记录中连老百姓家的铁锅都不放过。
▲鞑靼人的掠奴活动往往是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掳走
除了这些比较微观的问题外,如果从明日外交互动角度看,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胡宗宪赴任江浙抗倭时期,与日本大名之间进行的外交活动,内容也是很值得研究。比如在明朝使者前往大内和大友家时,两家的反应是“山口都督源(大内)义长且咨送回被掳人口,咨乃用国王印,丰后太守源(大友)义镇遣僧德阳等具方物奉表谢罪”。在明朝使者面见对马岛宗氏时,也提出了“近年以来,日本各岛小民假以买卖为名,屡犯中国边境,劫掠居民……自旧年十一月十一日来至五岛,由松浦、博多,已往丰后大友氏会议,即蒙遍行禁制各岛贼徒。”如果倭寇们真的是中国人组成,那么大内和大友家的反应,以及对各领主、大名的禁令,就解释不通了。
▲大友义镇/宗麟
最后作为总结,说一下笔者个人对于嘉靖大倭乱时期海上力量的看法,仅供各位参考。在嘉靖大倭乱时期的海上力量分为三种,首先是以汪直等为代表,势力最大的海上走私商势力。第二种则是本篇所讲述的徐海和我们印象中,在明朝东南烧杀劫掠的倭寇。笔者认为这些倭寇内部日本浪人、武士等职业军人的比例应该相当高,这就是为什么倭寇在战斗中,往往表现出极高的指挥水平,成员有着丰富的陆战经验,作战意志也比一般匪徒更加顽强,但同时在劫掠方面,却又表现的非常外行。而且他们不同派系之间能做到联合和协同作战,极有可能他们是由同一势力组织的,不同批次入侵的武装。至于最后一种势力,那便是活跃于东南沿海的真正海盗,也是在《海寇议后编》中所提到的“汉兵”。总之,明代人对这三类人是分得很清楚的,但后世却有人一直混淆这三类人。混淆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当然,本文终究只是笔者一家之言,究竟那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各位看官就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参考资料:《明史·日本传》、《明世宗实录》、王世贞《倭志》、朱九德《倭变事略》、郑若曾《筹海图编》、神田千里《大友宗麟の改宗―その実態と背景―》、茅坤《胡公宗宪剿徐海本末》、鹿毛敏夫《大内と大友 中世西日本の二大大名》、戚继光《纪效新书》、CGTN《江南船拳:方寸之间,大显乾坤》(视频)、Razmafzar《Barbary saber》(视频)、万表《海寇议》、《昆山县倭寇始末》、郑舜功《日本一鉴》、茅坤《海寇议后编》、中国国家博物馆《《抗倭图卷》、《倭寇图卷》和大友义镇、大内义长》、鹿毛敏夫、须田牧子《「倭寇図巻」「抗倭図巻」をよむ》、鹿毛敏夫《大友水軍 海からみた中世豊後》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明忆,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