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藩镇实力有多强,皇帝调集藩镇军队居然要支付3倍军费

2020-09-07 15:30:02 作者: 唐朝的藩镇实

公元779年,唐朝第九位皇帝正式登基,这便是唐德宗李适。这位年轻的皇帝,准备一展宏图大志,力主恢复开元盛世的繁荣。

但是,摆在李适面前的确是一个困扰唐朝百年发展的问题,这就是藩镇割据。如果说,李适想要重新确立中央朝廷的军事、经济权威,就必须革除藩镇割据局面,然后让中央朝廷直接管辖旧有的藩镇领地。

唐德宗

当然,控制藩镇领地是必要的,但最为重要的还是税收权。中央朝廷只有依靠对下级领地的征税,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财富,进而添置军备、扩充军源。同时,中央朝廷还要依靠这支军队完成国家的统一。

同时,早在唐朝中后期,关中地区的经济地位逐渐下降,这主要还是受地形影响,导致经济通道难以得到快速运转。在当时的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便要属江淮和华北地区了。

很可惜的是,唐朝经济最为发达的两大地区,其实际控制权却掌握在藩镇领主手中。

正是因为这些藩镇的独立性很高,政府的部分财政收支权甚至由他们掌控,中央朝廷无法经济富庶地区获得补给,便无法有效维持新兴的常备军作战。

不过,经济富庶地区被藩镇割据也是中央朝廷自己埋下的祸根,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安史之乱后期,唐朝为加快对叛乱的镇压进程,便先后将河北四镇(刚好处于经济富庶区华北地区,政府无力征税,也无力派遣军队和藩镇军队作战)和襄阳、许州两大节度使节制区供藩镇军队使用,这便让唐朝中央朝廷早早地失去了对这6个地区的经济和军事管控。

那么,既然中央朝廷无法从华北地区征税,总可以在江淮一带征集钱粮吧。,不过,事与愿违,因为唐朝的首都位于长安,从江淮流域到长安,必须依靠淮河和黄河、运河,然后直接从扬州地区北送至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

但是,两大藩镇集团(淮西节度使和山南东道节度使)却牢牢地控制住了唐朝的汉江和淮河通道,这就造成江淮一带的钱粮也根本运不到长安。

如果中央朝廷和这两大藩镇集团开战,他们势必会切断从运河到长安的粮食补给通道。到那时,也许没等中央军队鏖战几日,就会因为钱粮告罄而最终被藩镇军队打败。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势

也就是说,这时唐朝的税收基地和运转通道已经全部被藩镇控制 这对于一个中央王朝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其实,这种情况和明朝末年崇祯帝在位时期的情况差不多,皇帝想要大有作为,但是上下君臣却没有一条心,以至于当年明朝要被李自成攻破时,大臣们都不愿意把钱财交出来充军费抵抗起义军,最终造成了明朝的灭亡。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除开由运河至长安的主通道,钱粮还可以从扬州转运到长安,但是这条通道又恰好在山南东道节度使的控制下,真可谓是山穷水尽啊。

唐朝军队

当李适开始大刀阔斧地对国家进行消藩时,却因为地理位置的偏差,导致无法集中力量消灭各个藩镇割据地区。

所以说,后代的王朝都开始避免在长安建立首都,要么定都华北一带,要么定都南方或者中原腹地。

虽然说,后期的藩镇也陷入内乱,名义上归中央朝廷节制。大多数藩镇从属中央,名义上是帮助皇帝消藩,实际还是扩大自己的地盘而已,部分藩镇割据政权甚至将领土迁移至长江一带 这对于一个统一国家的政权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虽然说,中央朝廷可以调动这些藩镇军队完成一些作战任务,但是却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按照藩镇和中央朝廷的关系,中央朝廷有权征调藩镇军队,却需要支付巨额开支。

根据《旧唐书·德宗纪》记载:“凡诸道之军出境,抑给于度支,谓之食出界粮,月费钱一百三十万贯”

军饷

特别是一旦藩镇军队离开其辖区,中央朝廷便需要对单个士兵进行3倍的军事补贴,这便是古人俗称的“出界粮”。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中央朝廷的财政压力但是,即使花了大笔钱,其实际作战效果却非常有限。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有一些藩镇为了能够从中央朝廷骗到军费补贴,便故意将军队外派,却不打仗,以此来赚取3倍的出界粮,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吃空饷。”

五代十国部分地区(藩镇割据的产物)

所以,从德宗即位之初便大力消藩,但是直到其退位也没有彻底消灭藩镇割据的局面,而最终唐朝的灭亡也和藩镇割据有直接的关系!

注:【历史小记者】系头条号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