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成,学武不就,兵法粗略,项羽为何还能成为名将万人敌?

2020-09-08 15:26:20 作者: 读书不成,学

少时不习文、不从武、不学兵法

秦末乱世,谋臣如雨,名将辈出,各方势力都想在秦朝的遗骸上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谋一份福荫。成功者,刘邦、樊哙、张良、萧何、陈平、吴芮等;失败者,项梁、范增、项羽、陈胜、吴广、章邯等。成功者里面,最让人钦佩敬仰的是刘邦、张良;失败者里面,最令人惋惜愤慨的则是项羽。项羽是中国式的悲剧英雄,从他逝世的那一刻起,他就永远地活在了中国人的心中。项羽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沙场博弈是万人敌,兵法谋略是大家,政治手腕也不俗(相比较刘邦还是不够看),可是项羽年少时文不成武不就,学什么都是没兴趣的,玩心重,典型的三分钟热度。那他为何还能成为名将万人敌呢?

项籍,字羽,叔父是秦末军阀中赫赫有名的项梁,祖父是战国末期楚国最后的名将项燕(秦灭六国被秦将王翦所杀)。项家世世代代为楚将,曾受周天子所封于项地项国,姬姓,项氏。项羽是周王族姬姓项国后代。项羽小时候并不出众,长得比较健壮,但是没有其他过人之处。《史记》记载: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羽小时候玩心太重,读书写字不行,只得放弃;改学剑术武艺强身健体,但又没学成,连个样子货都不是。叔父项梁生项羽的气,认为项羽这样难成大事,担不起复兴项氏家族的责任。项羽知道叔父项梁生气后,跑到他面前说了一番

“大道理”

:“读书写字不过是用来记名字的罢了,学有高强的武艺在身也不过是抵挡一个敌人,这些都不值得学,要学就学能敌万人的本事。”什么本事能万人敌?兵法啊,为将啊。项梁没想到这个侄子这么有想法和觉悟,立马找来兵法兵策教导项羽。项梁很兴奋,觉得项氏要出人才了啊。项羽也很开心,觉得这东西肯定很有意思,不过没多久就又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是大概懂了兵法的意思,并没有学全兵法。

长大过程中的培养

项梁逼着项羽学,项羽就是不肯,觉得这东西太枯燥。那怎么办呢?不学了呗,此事作罢。但后来项羽偏偏成为了项梁希望他成为的那种人。项羽是巨鹿之战一战成名,在此之前名声不显,光芒始终被叔父项梁挡住,焦点永远在叔父身上,作为侄子的项羽多被人一眼扫过,没有过多的关注。可是在定陶之战,大秦章邯军击破项梁军,项梁战死。最爱自己、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叔父死了,家里的顶梁柱倒了、自己精神上的信仰没了,项羽好似变了个人,变得成熟稳重、知进退有谋略了。

项羽在叔父死后能有那么大的成就,离不开年少时项梁的培养。史书只说了项羽在小时候学文学武学兵法不行,叔父项梁尽量由着他,小孩子嘛,不能压抑他的天性,不然容易形成逆反心理,况且小孩子也很难控制住自己。项梁带小孩颇有心得啊。当项梁杀了人逃到吴中避难时,项羽已经和小时候完全不一样了。那时候的项羽身高八尺有余(相当于现在的一米八以上),力气大到能举鼎(如今出土的秦鼎最大最重宫殿两百一十二公斤),才气过人,在吴中闯出名堂,吴中的年轻人都敬畏他。

“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终于成才的项羽

项梁从会稽起兵反秦时,项羽出了不少力,当时会稽郡守殷通及其护卫上百人,被项羽一人杀光,杀得其他人胆寒畏惧。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莫敢起,注意这三个字,其他人都或蹲或趴在地上不敢起身,生怕项羽认为自己有敌意将其撕碎。

小时候的项羽学啥啥不行,永远三分钟热度,但是长大过程中,叔父项梁进行良好的引导和培养,让项羽成为了人中龙凤。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十二岁定终身。看来这话还是有点偏驳的。项羽小时候有自己想做的事,但是没有坚持下来,这不能说他未来一定没成就,毕竟未来的事谁说的顶,小孩子本就贪玩、不愿学习枯燥的东西,慢慢长大懂点事便形成自己的三观,明白自己要不要努力了。项羽就是这样的人,因而从他在会稽郡的事,就可以看出其未来名将万人敌的影子。

参考文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