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子孙都该了解!古代为何规定1斤为16两,筷子长度7寸6分

2020-09-08 23:39:58 作者: 华夏子孙都该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杆子呀,挑呀挑江山,你就是那定盘的星……"这句歌词出自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最后刘罗锅牵着毛驴回乡养老,孤身残影,腰早就弯了,伴随着这样的画面,主题曲悠悠播放着。

这句歌词里说的是中国古代的老秤,2000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运用杠杆原理发明了木杆秤,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很多年轻人都没有见过它了,今天,咱就来说说与它密切相关的知识。

"半斤八两"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意思是彼此实力相当,不相上下,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说"半斤等于八两",数学书里不是写"半斤等于五两"吗?咱接着看!

中国的老秤,将1斤定为16两,所以在秤杆上有16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1两,每1两都用1颗星来表示,分别是"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还有"福、禄、寿"三星,组成了16星,其实也就是"十六进制"。

古人对于神明都是非常崇敬的,所谓"人在做天在看",老秤就是在提醒每一个人要做人实在,比如做生意的,如果你敢缺斤少两,少1两你就"缺福",少2两你就是"缺福"加"缺禄",敢少顾客3两,你就会"福、禄、寿"都缺,上天时时刻刻在看着你,警醒每一个用秤的人。

现在我们再看看文章开头《宰相刘罗锅》的歌词,老百姓就是"秤砣",清官就是"定盘的星",何为"定盘星"?在杆秤提绳和福星之间有颗大星,当秤砣挂在这一位置,就算秤盘上没有任何东西,你提起老秤,它依旧保持两边平衡,这颗星星就叫做"定盘星",它象征了"公平、公正和公开",这些都反映了咱老祖宗的信仰和美好的寓意。

那么我们再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看为什么古代采用"十六进制",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16平分是8,8平分是4,4平分是2,2平分是1,这样做秤杆也更加方便,有利于统一刻度;如果采用现代常用的"十进制",10平分是5,5再平分就是小数了,再往下走就很难算钱了,这就得难倒做生意的人,到底是顾客吃点亏,还是自己吃点亏呢?如此看来,老祖宗是非常聪明的。

说完老秤,我们再来看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筷子",现在市面上啥造型的筷子都有,很多小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古代筷子是"7寸6分"的,里面可大有讲究。

筷子,中国传统餐具,也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物品,根据史料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意思是公元前1105年的帝辛(商纣王)就已经用到了"象箸"(象牙制作的筷子)。

而且在古代,所有餐具都分工明确,比如先秦时期,筷子是用来吃羹里面的菜,勺子才是用来吃饭的,可不能乱了规矩。其次,筷子在先秦时代家代称为"梜",汉代时已称"箸",明代才开始称"筷"。那么它为什么被定为"7寸6分"呢?

"7寸6分"代表着人有"七情六欲",以表示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筷子长短不一,或者乱了尺寸,对古人来说这是非常不吉利的,因为"三长两短"代表"死亡",所以一旦筷子出现损伤,要及时更换。

无论是老秤还是筷子,里面都蕴含了咱老祖宗的智慧和讲究,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或许在现代看来有些"迷信",但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自己的特定环境,我们也不能一味去批评他们,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