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仅存的唐朝丹书铁券:“钱镠铁券”失踪数十年,却被渔民捞走

2020-09-15 14:27:40 作者: 国内仅存的唐

与唐朝相比,免死次数下降,子孙不在被免范围内,并提出谋逆之罪不可免。

丹书铁券真的是“免死金牌”吗?丹书铁券本质上是封建统治阶层巩固政权的策略和手段,皇帝通过铁券来笼络功臣,目的是彰显皇恩浩荡,加强中央统治权力。受封之人要学习钱镠的智慧,把铁券当做荣耀而不是当特权。

免死金牌

白居易说过:“由来君臣间,宠辱在朝暮”,伴君如伴虎,历代被赐免死铁券之人,多的是被治罪的。例如明朝胡惟庸一案,牵扯其中的大臣不乏是被赐铁券的功臣,但统统都被下令处死,无一幸免。

丹书铁券的豁免权就代表了其一定会有黑暗的一面。特别是,它专门服务于贵族。

明朝时,就有一位贪污税粮的钱氏后人钱用勤用铁券免去罪行一事。无论是哪个时代,没有约束的权力是可怕的,任何时候都要警惕特权,这是赤裸裸的腐败。法律面前众人平等,没有人能逾越法律底线。

3.钱镠铁券的千年之路

1951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迎来了一件珍贵的千年文物——钱镠铁券,由当时的长乐乡钱氏后裔出面移交。

1959年,钱镠铁券被送往中国历史博物馆,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从唐朝走到新中国博物馆,钱镠铁券走得很艰难。

897年(乾宁四年),钱镠获赐铁券后,就一直将它放在杭州吴越王府的钱氏宗庙内保管。

978年(北宋宋太平兴国三年),钱镠之孙钱弘俶遵从钱氏家训,归顺北宋,保百姓和平。为了表示忠心,钱弘俶率领王族子孙,部下家仆一千多人由杭州迁往宋都汴州(今开封)定居。但铁券金书等家传文物仍然留在杭州钱氏宗庙。

990年(宋淳化元年),钱弘俶早已去世。有杭州官员认为本地吴越王府乃前朝旧物,留着实在不妥,于是便将钱氏宗庙内的铁券等旧物运往首都献给宋太宗。

宋太宗念钱氏当初归顺之功,下令将铁券等钱氏文物归于钱惟濬(钱弘俶之子)保管。后来,宋仁宗、宋神宗二帝又先后下诏调阅钱镠铁券并都在阅后归还。

1075 年(宋熙宁八年)钱氏六世孙钱景臻和宋仁宗最疼爱的幼女秦鲁国大长公主喜结连理,钱镠铁券交由钱景臻保管,藏于驸马府内。

铁券

1126年(靖康元年),金兵入侵,秦鲁国大长公主让儿子钱忱带着铁券南下避难。次年,靖康之变,已是72岁高龄的秦鲁国大长公主变卖家产支持抗金,并举荐赵构为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宋高宗。

1131年(南宋绍兴元年),钱氏举家迁往浙江台州。宋高宗念大长公主救国举荐之恩,下诏赐大长公主府邸,从此钱氏一族在此定居,成为当地望族,钱镠铁券也随之留在台州钱氏宗祠内。

1276年(南宋德祐二年),元兵南下,宋朝覆灭。元兵攻占临海城前,钱氏后人带着铁券逃跑避难,途中意外身亡,铁券从此下落不明,不知去向。

就这样过了五六十年,元代一位渔民在浙江黄岩县捕鱼时捞上来一块铁片,竟然就是失踪几十年的钱镠铁券。

由于浸水太久,铁券上的金子剥落了许多,渔民不识文物,把它当寻常铁物卖给了当地一位老者。

钱氏后人钱世珪听闻后,用五十斗米将铁券赎回,并保存在台州钱氏宗祠里。辗转几十年的钱镠铁券又回到了钱氏族人手里,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

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倭寇来袭。钱氏后人钱珍带着铁券藏进深山,十余年后才重返台州。

钱氏后人钱珍带着铁券藏进深山

咸丰年间,太平军入侵台州,钱氏后人将铁券沉入井底以免被掳去,战乱结束才捞出。再次沉水的铁券金字剥落得更多了,到了最后只剩下一百八十个多个金字。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藏于钱氏宗祠的铁券竟然不翼而飞。过后不久,盗贼在嵊县出售铁券,被当时一位徐县令花400大洋购入。

后来这件事传到了钱氏后孙钱文选耳中,钱文选和兄长钱乙斋,联合嵊县长乐乡的钱氏后裔,一齐向这位徐县令施压,最终以原价赎回。从此,铁券由长乐乡钱氏三房轮流保管。

后来抗战爆发,嵊县沦陷。为了保护钱镠铁券不落入敌人手里,长乐乡钱氏族人决定把铁券藏在深井里。据回忆:人们当时在铁券身上涂厚厚的油和蜡,用棉线紧紧缠好铁券最后再涂蜡投入井里。

不仅如此,为了确保铁券不暴露,还往井里倒入大量黄泥搅浑,一直到抗战胜利才将铁券取出,上交人民政府。历经数代风雨,钱镠铁券终于得到了完美的归宿。

钱镠铁券

“铸铁如瓦勒金字,乾宁岁月犹存唐”,这是乾隆为钱镠铁券写下的诗。如今它安静地躺在博物馆的橱窗里,已经失去了“免死金牌”的荣耀与威力。

可透过它我们仿佛能领悟到钱镠遗训里“忠君爱民,不恋权势”的精神,感受到钱氏后人为了守护文物而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丹书铁券本质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产物,但人民却赋予了它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