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帮助曹丕上位,篡夺汉朝天下,200年后刘家人夺走晋朝江山

2020-09-17 15:27:09 作者: 司马懿帮助曹

公元220年,对大汉百姓来说,是天崩地裂的一年。一代枭雄曹操死了,他的继任者曹丕,篡夺大汉江山,建立了魏国。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不敢相信,统治华夏400年的“两汉”时代终结了?曹植等宗亲中,流传着汉献帝已死的消息;陈群、华歆等高官名士,流露出悲伤之情;百姓人心思汉,魏国各地叛乱不绝。

秦朝二世而亡,400年的“两汉”,是华夏第一个长期大一统的王朝。当时的所有人,都认为汉朝,或许真的可以长盛不衰,两者凝聚力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曹丕的篡汉之路并不平坦,他做了3大妥协:1.曹丕迎娶汉献帝两个女儿,将她们包装成娥皇、女英,效仿舜帝披上“禅让”外衣;2.由邺城、迁都洛阳,以汉朝后继者自居;3.推行九品中正制,获得世家大族的认可。

魏国既建,迁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朱铄号曰四友。

在曹丕篡汉始末中,司马懿是最积极的推动者,和长远的受益者。曹丕和曹植,争夺世子之位时,司马懿奇策频频;曹操病死洛阳,司马懿将其移到邺城,曹丕顺利成为魏王、丞相;曹丕登上皇位后,司马懿被封为尚书、御史中丞。

于是帝留镇许昌。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并受顾命辅政。

曹丕征讨东吴时,司马懿坐镇许昌,后来更是成了曹魏托孤重臣。曹丕托孤、曹叡托孤,结果司马懿来了个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司马一家3代4人,帮曹丕篡夺了大汉的天下,也篡夺了曹魏的江山。

汉朝——曹魏——晋朝,三番两次地篡权,使得朝廷只敢谈“孝”,不敢言“忠”。这正是晋朝而来,世家大族达到鼎盛,甚至可以与皇权抗争的文化根基。正所谓,读《出师表》而不哭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而不哭者,其人必不孝。“忠”与“孝”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两部分。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因为前者为“国”,后者为“家”,一定能分出个主次。汉朝之后,朝廷不再宣传“忠”。毕竟若是谈“忠”,何来曹魏,又何来晋朝?单单宣传“孝”,致使晋朝之后,人人护小家,积小家为世家大族,皇权衰落。

这种世家大族的垄断,直到隋朝科举制的出现,才有了转机。那么是晋朝不想宣传“忠”吗?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晋朝是司马家的天下,祖上司马懿到司马炎,一代代篡夺的曹魏江山。就算再往前推,曹魏也是曹丕,篡夺的汉朝江山。大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还怎么谈“忠”?

所以,晋朝有两个大毛病:1.世家能量极大,2.国家凝聚力极差。从“八王之乱”到“五胡乱华”,上百年的晋朝,将中原大地弄得一塌糊涂。

晋朝是唯一一个,从开国皇帝起,就没有一个明君的朝代。从政治上讲,官员全是世家之人;从文化上讲,没有“忠”的理念,凝聚力极差;从经济上讲,土地、善贾掌握在世家手中,国库空虚。这样的一个朝代,怎么可能产生明君?就算你将唐太宗放过来,他也会归于平庸,它根本没有产生英主的土壤。

统一的西晋,只存在了37年;而偏安一隅的东晋,反而存在了103年。其深层次原因,就是世家力量过大,进取不足、守成有余。和之前的东吴政权,极其相似:自己想北伐成功,痴人说梦;可谁要想南征,也是难如登天。

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与东晋并存,都是由曹丕篡汉,再到司马懿一家篡魏,“得国不正”引发的不良后果。这种披着“禅让”外衣的篡位,对整个“忠孝”文化,形成了致命的冲击。欲正人者,必先正己。自己都不守规矩,又怎么要求别人尽“忠”?

这种名为“禅让”,实为“篡位”的现象,是由曹丕篡汉第200年,刘裕灭掉司马家满门结束的。公元420年,汉高祖刘邦之弟刘交,第22世孙刘裕,取代东晋,建立了“刘宋”。刘裕并没有像曹丕,封汉献帝为山阳公一样,善待前朝皇室。而是对司马家子孙,进行了灭族行为,“南朝第一帝”彻底撕碎了“禅让”的外衣。

从刘邦——刘秀——刘备、刘裕:秦朝灭亡了,汉朝建立了;王莽篡汉了,东汉兴起了;曹丕篡汉了,季汉建立了;司马篡魏了,刘宋建立了。那个楚地走出的泗水亭长,那个号称“沛公”的刘邦,建立的不仅仅是两汉400年的光辉。

汉朝灭亡后的第200年,刘裕再次登上了历史舞台,建立了“刘宋”政权。这次,他不再是汉室宗亲,但他还是成为了“南朝第一帝”。由“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再到“气吞万里如虎”。刘裕崛起的资本是什么?不是,权力、财力,而是智慧与胆略。大汉早成了过眼云烟,可“沛公”后人,依旧创建了“刘宋”,这就是智慧的不朽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