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历史上,皇帝与权臣之间的关系往往就是权臣控制着皇帝。而皇帝成为傀儡之后,只能是听之任之,最后没办法只能选择被玩弄于鼓掌之间,而他们的结局也往往是不了了之。不过在北魏历史上有位皇帝,他虽然是做了傀儡。然而他成功地逃脱了权臣的束缚,他就是孝武帝元修。
孝武帝不甘当傀儡,一心想摆脱高欢的束缚
自从高欢拥戴了孝武帝元修之后,他可谓是位极人臣,只手遮天。但孝武帝并不甘心屈服于高欢的控制,所以他时刻在关注着高欢的对手——宇文泰。
宇文泰的能力是众所周知的,对于想要尽快摆脱高欢控制的孝武帝来说,和宇文泰联合一起对付高欢是十分可行的。所以当他打听到宇文泰目前在关中之后,就对高欢说:“现在宇文泰实在是太强大了,如果不尽快把他除掉的话,恐怕日后将成为一个很大的隐患。不如我现在就带领军队去讨伐他,以免他做大!”
其实孝武帝内心想的是趁着这个机会,逃离高欢的手掌心。但是高欢也不傻,知道要把孝武帝留在身边才是最正确的。于是孝武帝怒了,直接跟他摊牌说:“我才是皇帝,你只是一个臣子罢了,如今却敢处处的限制朕的行动!”
高欢听他居然这么说也火了,要不是我,你能当上这个皇帝?现在位置坐上了,就想要摆脱我的控制?未免太过河拆桥了,想都不要想。
斛斯椿与高欢反目
斛斯椿与高欢反目,开始辅助孝武帝
斛斯椿与高欢本来就只是因为利益走在了一起,本就不牢靠。但是真正让斛斯椿决定与高欢彻底决裂的其实是一件小事。那就是高欢把尔朱仲远手下的都督乔宁和张子期给杀了,而杀害两人的理由就是因为他们虽然现在作为他的臣子却不够忠心,总是有二心,随时准备离开。
其实杀一些不忠的臣子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在斛斯椿的眼中,这是高欢对他的一次警告。斛斯椿觉得下一个被杀的就是他了,所以只好起来反抗高欢。
斛斯椿决定了之后,就开始慢慢远离高欢。反而开始跟着孝武帝了,在孝武帝的耳边一直说高欢的坏话。其实斛斯椿的想法跟孝武帝不谋而合了,两个人都是想尽快除掉高欢。
在斛斯椿的策划与谋略中,孝武帝加强了皇宫的禁军力量,并且努力训练武将们的军事才能。有了斛斯椿的帮助后,孝武帝慢慢的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一支武装力量。这一切都为日后他与高欢争权打下了基础,这是他的筹码与武器。
高乾向高欢告密
孝武帝与高乾私下结盟,高乾为自保却透露给高欢
孝武帝一方面在斛斯椿的帮助下组建自己的军队,另一方面又想要拉拢高乾为自己所用。所以在一起宴饮晚会结束以后,孝武帝单独留下高乾,对他说:“你们家世代都是良民忠臣,如今更是为了这个国家做了太多,我们虽然在名声上是君与臣的关系,但是实际上更像兄弟一样亲密!我们应该简历盟约,加强我们的兄弟情谊啊!”
高乾并没有结盟的意思,但是又不好拒绝孝武帝的连续邀约,只好含糊的说道:“我们高家世代为国家建功,已经受到了特别的恩宠。为了国家而牺牲自己是应该的,怎么敢有二心呢!”
孝武帝也不傻,看出来高乾是在跟自己打太极呢。实际上是不愿意结盟的,或者说是不愿意离开高欢这棵大树,所以孝武帝对高乾的态度就变得不那么热情了。
当时恰逢高乾的父亲逝世,按当时的规章制度高乾应该上书表示想要解除自己的职位,好好的为父亲服丧。实际上高乾只是想过个场子,没想真辞职。但是没想到的是,孝武帝竟然真的批准了。
在这期间,高乾也是时刻关注孝武帝的动向的。发现他不仅组建军队,还派自己的亲信去守护关中地区,又外放心腹去守荆州。看上去像是与他们疏离,实际上却是要树立自己的党羽。这一系列都让高乾感到孝武帝与高欢的这场战争即将触发,很有可能会波及到自己。
高乾为了自保找到高欢,把孝武帝曾经拉拢他的事告诉了高欢,以此来维系他们之间的信任。高欢有一次因为有事让高乾来找他,高乾竟然当面劝高欢尽早取代孝武帝。高欢赶紧用袖子捂住高乾的嘴说:“这种话可不能乱说!”可见高欢还是很会做人的。
高乾左右为难
高乾夹在孝武帝与高欢之间,想要逃避却进退两难
孝武帝很快知道高乾将自己以前跟他结盟的事情告诉高欢,于是干脆直接摊牌向高欢公开挑衅。对高欢说自己曾经跟高乾私下里有过盟约,但是这人却在你我之间来回翻腾,没有定性。
当初高乾只是想高欢说孝武帝曾经找过他,但是并没有提及他们联盟的事情,隐瞒实情是高欢最不能忍受的。再加上高欢是从孝武帝口中知道这件事情,更是十分生气,便想要除掉高乾这个人。
于是看到孝武帝这么坦荡,他也不藏着掖着了,直接把高乾多次给他写的信全给孝武帝看了,其中就包括高乾说让高欢取代孝武帝的那一封内容。孝武帝看了以后愤怒极了,直接起了杀掉高乾的心。
孝武帝曝光高乾
孝武帝一纸曝光高乾,高欢成功借刀杀人
孝武帝也是个雷厉风行之人,谁叫他是皇帝呢。索性他就召高乾入宫,直接把信件甩到高乾的脸上,痛斥他这番行径的恶心之处他的过失。而高乾到这个时候竟然还不认错,反而反驳道:“我一心都是为了我们的国家,宁愿为国而死,从来没有二心。是陛下自己有了疑心,反而说是我反复无常。你想要让我担下这罪责,又怎么可能没有理由呢!从古代以来就是立了大功的人没有善终。如果人死了以后有灵魂的话,陛下就会知道我从未辜负死去的孝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