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死时,扶苏手握蒙恬30万大军,为何却斗不过赵高选择自杀?

2020-09-18 19:34:11 作者: 秦始皇死时,

秦始皇的一生可谓“虎头蛇尾”,“虎头”是指:他指挥大秦军团横扫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国家,其功绩在当时找不出第二个人。“蛇尾”是指:他后期为了长生不老永世做皇帝,疏于政事宠信宦官,未及时立下太子造成皇位交接混乱,赵高趁机和胡亥乱政矫诏,逼死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将军蒙恬,短短几年愣是把威风凛凛的大秦帝国搞的分崩离析。

我们在痛恨赵高把秦国搞烂的同时,也不仅发出疑问:当时扶苏是秦始皇长子,地位尊贵,且当时他和蒙恬搭档,共同率领30万边防军镇守边塞。

秦始皇剧照

在赵高矫诏逼他自杀时,蒙恬已经觉察到此事“蹊跷”,建议扶苏赶回咸阳“问个清楚”,此时只要扶苏胳膊肘一硬,联合蒙恬率领30万大军杀回咸阳,那么赵高的阴谋很可能就会败露。

那么手握重兵且地位尊贵的扶苏,为何不放手一搏和赵高斗一斗呢?我们来梳理下当时的形式和原因。

第一、秦始皇死时,赵高掌握了最高话语权。

赵高剧照

俗话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谁掌握了天子谁就掌握了话语权。这个天子可以是“活人”,也可以是“死人”。当时秦始皇虽然死了,但是由于赵高严密封锁消息,秘不发丧,给人们造成秦始皇帝还在的错觉,赵高正是利用“死”皇帝,掌握了最高话语权发号命令。

咸阳的王公大臣和远在边塞的扶苏在不知道秦始皇已经病逝的情况下,当然只能听从那道假诏书的命令,任凭赵高的摆布,错失最佳的绝杀机会。

第二、秦始皇死时,赵高和势力强大的文官集团结成攻守同盟。

李斯剧照

大家都知道在秦朝,除了皇帝,百官之中权力最大的就是丞相,这个职位堪称“文官之首”。当时的丞相李斯,协助秦始皇制定平定六国的战略方针,是秦始皇建立霸业的肱骨之臣,他在朝中的声望很高,背后是强大的“文官集团”。

赵高要想矫诏,必须要先过李斯这一关。因为一旦李斯反对他,咸阳的文武官员就会联手把赵高搞掉。李斯在治理国家方面很有智慧,但是在残酷的权力争夺方面却不如赵高,赵高利用他过分看重个人“权力”的弱点,对他威逼利诱,最终把他拉到了自己的船上,双方订立了攻守联盟,一起把扶苏给做掉了!

第三、扶苏本人宅心仁厚,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扶苏剧照

古代封建王朝的权力争夺,就好像一场残酷的格斗,谁手腕硬、出手快谁就能抢得先机。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在残酷的权力面前,宅心仁厚不能当饭吃。要想登上权力最高端,必须手腕硬气。

扶苏从人品上来说是一个仁义君子,《史记》中记载:“扶苏为人仁。”他“刚毅而武勇, 信人而奋士”,意思是说他是一个宅心仁厚的人。这种性格在正常的权力交接中,是贤君的标准,但是在混乱的突发事件中,就成了他的软肋。在赵高矫诏致他于死地的危急关头,他却没有丝毫的反抗就哭着接受“假”诏,这显然是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扶苏在没有掌握最高话语权的情况下,又没有抓住丞相李斯的文官集团势力,同时又缺乏杀伐决断的斗争经验,这几点决定了扶苏不能将手上的30万大军转化为有效的战斗力,所以他斗不过赵高,只能选择自杀这条下下策。

可以说秦朝的短命在一定程度上归咎于秦始皇未能及时册封太子,我们在感叹“成也始皇,败也始皇”的同时,也不仅发出感叹:如果秦始皇早早就册封有德有才的扶苏为国之储君,那么秦朝国运很可能就此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