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若南渡,南明北清隔江治

2020-09-20 11:18:04 作者: 崇祯若南渡,

这个话题,历来都不乏学者探究,我们经常也会问,为什么南明无法像东晋和南宋一样延续国祚,只存在了短短三十八年?

实际上,这恰恰因为崇祯没有南迁带来的影响。

我们来看南明存在的一些问题,就会明白,崇祯如果南迁是很有希望形成南明北清格局的。

崇祯南渡,南明的部分问题可以迎刃而解,特别表现在宗室内讧

崇祯殉国后,本来当时光宗一脉已断,作为万历皇帝的直系子孙,弘光为长,是最有资格即位的皇子皇孙,然而南渡的东林大员因为在万历时期曾阻止万历易储给福王(弘光的父亲),导致和福王一脉结下了梁子,弘光作为福王次子,自然不在东林党的首先考虑范围,他们当时首先考虑的是璐王朱常淓,也就是弘光的堂叔,万历的侄子。这也就导致当时围绕皇位继承,出现了不同意见,朝臣各分两派,延续了明末日趋严峻的党争。更加荒唐的是,而后弘光为了增加胜率和筹码,竟然自降身份去拉拢江北四镇,更助长了这些军阀的嚣张气焰,直接造成后期这些军阀听调不听宣的尴尬局面。

就这一点不光加剧了党争,还滋生了军阀的私心。崇祯若是南渡,必不会如此。

明朝独一无二的两京制,行政班子自成

源于明初的靖难之役,身为藩王的朱棣把侄儿建文皇帝赶下了皇帝宝座,之后登基是为永乐皇帝,当时他做藩王时封地在北京,又出于天子守国门的需要,以及彼时漕运已经相对发达,南粮北调,运输成本较低,于是决定迁都北京,并于永乐十四年正式营建,集明初修养生息五十年盛世下的举国之力,于永乐十八年正式完成,并于次年完成迁都。尽管此后明朝一直以北京为都,但是在南京的各种行政机构并没有废除,比如六部等等,也正因为如此,有明一朝,以南京为中心,并江苏、安徽以及上海二省一市是为南直隶,而当时北京及所辖地区,被称为北直隶,二者行政地位等同,行政班子等同,这也是弘光登基后,能迅速稳定局势的根本原因。如果没有党争和前面军阀,几乎与满清形成隔江而治。而崇祯过去,显然可以迅速稳住局势。

隆万开关之后,江南得天独厚的地理商业环境,缺钱问题不再是首要

隆庆元年,因为愈演愈烈的海外走私贸易,隆庆皇帝决定开放海禁,“市通则寇转为商”,因此大力的促进了边界的稳定、民间贸易的发展,据统计,隆庆元年开关后到明亡的七十年间,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高达三亿三千万两。且在逐利思想下,民间商品经济发达,远销海外,因此可以说江南之富,可以极大的为崇祯皇帝解决钱粮问题,更何况彼时无论是和李闯还是满清,交战多是北方,这也就造成江南一直相对稳定,南方并没有因为明末战乱遭受大的破坏。且以长江为防线,隔江而治,古已有之,比之东晋和南宋的劲敌-前秦和辽金,满清战力并没有比前者高多少。

双方君主的抱负和能力,以及人才储备和民心舆论,南方显然更加众志诚成

虽然崇祯皇帝失去了江山,但因为十七年间兢兢业业,也获得了民间众多百姓的同情,何况后来满清剃发易服,激起了众多反抗:江阴的阎应元、扬州的史可法以及堪比文天祥的张煌言和南明神将李定国。更重要的是:只要明朝没有流露出败势,郑氏父子依旧会耀威于海上,保卫大明海疆,孙可望因为没有投降筹码,依然会隐忍。且崇祯皇帝虽然猜忌,但宵衣旰食,统南方如果比全国棘手事情要少,稍微顺遂的情况,操作也不会情急之下做出众多错误决策,就比如我们打麻将,手气不好容易生气以至于影响出牌决策,常有打错的情况,越输越多。但是顺就会截然相反的一种情况。

再拿满清顺治和多尔衮来说:李定国两阙名王、威震天下的时候,其就准备回关外,因为他们也没有做好鲸吞天下的准备。而之所以统一神州,用“窃取”二字形容也不为过。

因此总的来说,崇祯南渡天时地利人和,隔江而治概率非常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