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普通瓷器变成奢侈品?

2020-09-24 09:16:22 作者: 怎么把普通瓷

有记录可查的,最早进入欧洲的中国瓷器,是下面这件元青白釉开光花卉玉壶春瓶,也叫“丰山瓶”。

丰山瓶进入欧洲后形态发生了变化:欧洲人给它加上了金属制成的壶盖、壶嘴、把手和底座,摇身一变成了一件执壶。

看到这里,估计已经有人忍不住笑出声了:好好一件瓷器非要跟金属强行嫁接,搞得这么不伦不类,欧洲人真是有(铁)趣(憨)呢(憨)~~

唉,宝哥哥不得不为欧洲人说句话了:瓷器和金属结合这事,其实是中国人先干出来的。

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两件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除了外壁上装饰有用金银平脱技艺制作的雀鸟团花图案,碗口和碗底也都用银包了边。

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 唐

这说明,早在唐代,中国就有了瓷器组合金属的先例。只不过我们的画风明显比较克制,审美也比较在线。

所以欧洲人那叫“不伦不类”,我们这叫“陶瓷装饰工艺创新”。

不过,这种创新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借鉴了一种古老的漆器装饰工艺——釦(kòu)器法。

金,泛指金、银、铜等金属,意思是说用金属加固和装饰口沿的器物,就叫釦器。

釦器最先诞生于漆器领域。

我国使用漆器的历史长达8000年,最初的漆器都是厚重的木制胎体。小型漆器还好说,一旦用来制作大型用具,就会变得十分笨重,不方便提取搬动。

河姆渡遗址出土漆碗 距今有7000年历史

于是,大概到战国中期,一些漆器上出现了用来提握或承重的金属部件,例如环、钮、鋬(pàn,把手)、足等。

彩绘漆云凤纹樽 西汉 故宫博物院藏

后来,随着铁器的推广和制胎技术的提高,木胎变得越来越轻薄,甚至出现了脱去胎骨的夹纻胎。

然而这些轻薄的胎骨也有着明显的劣势:一旦使用时间久了就容易磨损甚至崩裂。

开裂的彩绘出行图夹纻胎漆奁 战国楚国 湖北省博物馆藏

于是,人们参考之前金属部件的灵感,在这些漆器的口沿、器身及底部镶嵌上一圈金属制成的釦带,用来增加牢固度,防止器物开裂。

釦器,就此诞生。

彩绘云气纹银扣口鸭形勺 汉代 扬州博物馆藏

釦器的诞生,虽然源于实际的功能需求。但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这些金属釦带在加固防护之外,还能够让漆器显得更加精致华贵,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

于是,这种两全其美的技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很快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并在西汉时,迎来了发展的巅峰期。当时的有钱人家,连酒杯都要镶上一圈银釦带。

贴金箔彩绘神兽云气纹五子漆奁 汉代 扬州博物馆藏

也正是由于这些有钱人的追逐,釦器的实际功能被淡化,装饰功能则逐渐被放大,发展到后来甚至成为身份的象征。

按照金属质地的不同,釦器可以分为金釦、银釦和铜釦,使用的时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珍贵的黄金釦器,只有皇帝本人可以用,连皇后都得用次一等级的银釦。

高祖南面,幄绣帐……黄金釦器。高后右坐……白银釦器。——《汉书志》

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汉代墓葬中出土的真正意义上的黄金釦器只有一件——广州南越王墓的金釦漆卮。

复原金釦漆卮(金釦为出土原件,漆器为复原品)

有朋友可能要问了:唉?不是说只有皇帝能用吗?南越王这名字一听就只是个诸侯王啊!

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的墓,而这个赵眜在汉武帝刚当上皇帝没几年的时候,曾经自立称帝。这件黄金釦器,应该就是他称帝后的用具了。

至于那些没胆子造反的,上到诸侯王,下到地方官,用的最多的还是银扣或者鎏金铜釦。有的甚至连金都不鎏,直接用铜釦。

天长三角圩汉墓出土的银釦月牙形双层漆盒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是最低等级的铜釦器,也是普通百姓是承担不起的,所以说,拥有釦器,本身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由于釦器在上流社会中的这种广泛流行,导致这种装饰技法还进一步拓展到了其他工艺领域,出现了镶嵌釦带的玉器、玻璃、象牙等本身已经足够贵重的器具。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