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弘昼之所以胜过弘时,小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2020-09-28 13:24:10 作者: 雍正王朝:弘

《雍正王朝》中,从夺嫡的角度来看,弘时与弘昼都是失意者;从最终归宿来看,弘时是失败者,弘昼是成功者。结局命运的不同,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已经体现得非常明显。

个性上的不同

弘时喜欢“动”,从小就不安分,背书背到一半就要开小差;弘昼喜欢“静”,从小就没有多少存在感,把风头给了两位哥哥的同时,也把自己的风险降到了最低。这种小时候的不同点,长大后体现得尤为明显。

雍正上位后,弘时就开始“小动作”,为了一点零花钱以及几个狐朋狗友,就伙同张廷璐,制造了“科场舞弊案”。这么一出戏,让弘时非常被动:

一、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夺嫡野心,让很多人对他有了看法,雍正和张廷玉虽然没有说破,但心里明白得很。失去这两位的支持,基本上已经无缘通过正常渠道取得皇位。

二、被八爷抓住“小辫子”,成了别人手中的一颗棋子;出了洋相,被许多盟友看不上。

此时的弘昼,韬光养晦,没有任何动作,用“傻”的样子,麻醉了绝大多数人。弘时出了事,不仅不反思,反而愈演愈烈,人家清流弹劾田文镜,针对的是雍正的“新政”,你当儿子的,不帮老爸说话也就算了,居然跟清流一路货色。不该拉拢的清流,你弘时跑去拉拢,该拉拢的雍正身边的李德全,你却偏偏去得罪人家,就因为“实心砖”与“空心砖”那点问题跑去揭人家的短。弘昼见了李德全,就很“懂事”,主动塞银票。这样一对比,人家李德全很明显会在雍正周围说弘昼好话嘛!

弘昼的精明以及处事方式,比弘时高出太多

人跟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智商和情商,这会直接导致日后所能达到的高度。

剧中,弘昼大智若愚,处处示弱,用不争来为自己争取安全感。能够装傻充愣的事,他绝不出人头地;宁肯让人瞧不起,也不会争强好胜。比如雍正下旨去抄家,点名让弘昼去,但他宁可违背圣旨也要躲得远远的,这是典型的两害相较取其轻。违背圣旨,无非就是被雍正骂一顿;抄别人的家,那天人家东山再起了,就只能等着被清算。同样面对抄家的差事,弘时就很有干劲,“超额”完成任务,完全没考虑可能出现的后果。

弘时处处体现出“争”的一面,凡是敢为人先,不停地争取盟友,争取嫡位,为此不惜“忽悠”老爸,将几位铁帽子王引狼入室。在“八王逼宫”时,弘时又充当关键角色。在丰台大营,他伙同八爷,夺取了兵权,这也为他的彻底倒台埋下伏笔。弘昼在现场,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这几个人不怀好意,于是,赶紧与弘时划清界限,将情报悄悄送给胤祥。

“八王逼宫”上的不同表现,体现出弘时与弘昼的智商差距,彻底拉开了两人的发展路径。事后,雍正展开清算,弘昼由于没有参与而且立刻功,终于化险为夷;弘时因深度参与,被雍正盯上。

弘时之毒辣,可谓六亲不认,弘昼不能及

玩政治,需要魄力,但过于狠毒只会让人心寒。剧中,雍正非常狠,但没想过置兄弟于死地(历史上并非如此),弘时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用“忘恩负义”来形容他都算是客气话。

张廷璐积极配合弘时,事情败露后,弘时不仅不求情,反而要斩草除根;

隆科多一心扶持弘时上位,事情失败后,雍正都给面子,准备留活口,结果弘时想要杀人灭口;

抄阿其那的家,雍正都没下令流放,雍正自作主张,将别人家眷发配边远;

为了夺嫡,居然狠下心来,行刺自己的亲兄弟。这种明目张胆的狠,玩得过于拙劣。雍正得知弘时这些“狠”,对他也彻底失望了,一杯断肠酒,送其上西天。

至于弘昼,不能说他不狠,只能说心狠手不辣,他懂得隔山观虎斗、借刀杀人,没像弘时那么明显。

秋媚说:弘时与弘昼,两种不同的人格特性,导致不同的处世哲学,最终,一个早登极乐,一个自保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