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为何能近30年不上朝?

2020-09-28 14:26:58 作者: 万历皇帝为何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所作《长恨歌》,写的是那唐明皇李隆基专宠杨贵妃,两人恩爱缠绵,以至唐明皇不愿早朝处理政事,荒废了基业,最终落得马嵬坡之变,帝国走上衰亡。

白居易像

白居易写此诗只是恨那唐明皇太过糊涂,断送了大好基业。野史君有言,且看历朝历代天子,不愿早朝的何止唐明皇一人?岂不知明朝万历皇帝竟有近30年的时间不上朝。

话说明太祖朱元璋起自寒微,为政最是勤勉,曾订下每日需早、中、晚三次朝会,到了他的子孙万历皇帝竟近30年不上朝,明王朝是怎样一步步沦落至此的呢?

1、工作狂魔朱元璋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劳模”型皇帝,凡事都要亲力亲为,把大权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

朱元璋像

在古代,从秦始皇开始一直设立丞相一职,总领百官事务,为皇帝百忧解难。在历朝历代中虽然丞相的称谓多有变化,但是实权不变。有了丞相的辅佐,皇帝肩上的担子也轻了许多,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丞相权力过大压制皇权,所以自古以来便存在着皇权与相权之争。

朱元璋称帝后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干脆发动了“胡惟庸案”,将宰相胡惟庸以谋反罪罢黜,并借此机会废除宰相一职,朱元璋则将皇权、相权集于一身。朝中事务无论巨细都要呈报朱元璋,由他亲自裁决圣断。

为了能够及时的处理各项事务,朱元璋甚至规定,除每日正常的早朝外,还需增加午朝、晚朝。

朱元璋剧照

明史学家吴晗曾做过一个统计,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的八天时间里,朱元璋收到公文1666件,其中囊括3391件大小事务,平均每天要处理超过两百件公文。

当时的朱元璋已是57岁的老人了,如此高强度的工作量就连以勤政著称的雍正皇帝也比不上。

朱元璋死后,孙子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他可不像祖父那般敬业,赶紧招揽了一批内阁大学士,成立内阁,由大学时为顾问辅助处理事务。

2、吃喝玩乐的正德帝

明朝的内阁一开始并无实权,到了明仁宗朱高炽时期,由于身体不好,更加倚重内阁,并开始提高内阁地位,内阁权力变大。

明武宗像

此时,朱元璋定下的每日三朝也基本上被荒废,但日常的早朝还是雷打不动的。明朝的皇帝早朝制度第一次被荒废是在明武宗时期,也就是正德皇帝。

明武宗是明朝第十位皇帝,继位时年仅15岁。他在明朝史上是出了名的荒唐皇帝,除了纵情声色犬马之外,他还特别的贪玩。经常偷偷跑出皇宫,北上草原,南下江南,一走就是数月之久。

皇帝不在京,由皇帝主持的早朝自然也就罢停了。正德皇帝此举打开了明朝皇帝不早朝的先河。此前皇帝只有遇到皇亲国戚或是朝中重臣去世才能向大臣告假罢朝一到三日。

任凭大臣们撒泼打诨的劝谏,正德皇帝根本就不吃这一套。索性正德皇帝是个短命的皇帝,在位17年,31岁便英年早逝了,死后也未能留下子嗣。

3、从此君王不早朝

正德皇帝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叔祖,朱翊钧继位时年仅10岁,根本不能处理政事,一切事务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代为处理。考虑到天子年幼,也为了不耽误他的学业,在张居正等人商定后决定,朱翊钧只需在每一旬的三、六、九日早朝,所以说,朱翊钧自已开始便不像他的祖辈那般每日早朝。

张居正剧照

张居正执政十年,朱翊钧一直沿用这一习惯,即便是在张居正去世后他也无意恢复每日早朝的传统。于此相反,他上朝的次数却越来越少。

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朱翊钧由于沉迷女色,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故此他的早朝此数便更少了。这一年,大臣们因立太子一事纷纷上疏,朱翊钧偏爱福王朱常洵,想立他为太子,但大臣们却不同意,双方僵持不下。

明朝的大臣确实固执,而且皇帝奈何不得他们,双方为立太子一事僵持了十余年,到了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朱翊钧干脆不在上朝。朱翊钧本就不喜欢早朝,此事似乎给了他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此后二十多年朱翊钧没有上朝。

明神宗像

不但不上朝,而且连大臣都不见,若是有事便以俞旨的形式传达。就这样,他与大臣们僵持了近30年。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初四,一名男子刺杀太子朱常洛,此事震惊朝野,史称“梃击案”。朱翊钧为平息此事,二十多年来破例上朝,最终将此事大事化小,草草收场。不过这只是个例,此后朱翊钧依然坚持不上朝的原则,直到去世。

野史君曰:从太祖朱元璋到神宗朱翊钧二百多年的时间,明朝便从每日三朝变为二十多年不早朝,正是朱翊钧的不负责使得明朝迅速衰落下来,有人说,明实亡于万历,朱翊钧死后24年明朝灭亡,可见此话确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