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干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当代桂花是一种常见的园林花木,从南到北,仲秋时段是应对桂花花开。虽然的北方的桂花开的较晚一点,但是无所不在的桂花糖,桂花糕,桂花米酒,呈现在中秋到重阳节的餐桌上,桂花香气馥郁,令人解郁欢喜,所以桂花并非十分难得。
但是在宋朝以前,桂花还是较为珍贵的花木,并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它通常种植于皇宫具有象征意义的宫殿,道观,或者贵族的庭院。比如桂花酒是祭祀品,由道家酿造,以期获得长生,当然不浪费的前提下是皇帝和高级道士的玉液琼浆。又比如东堂桂,是种植在宫殿旁边的桂树,表示尊贵。唐代中进士叫做蟾宫折桂,表示他们能够一朝进入官僚体系,享受皇粮待遇。
不过唐宋两朝,都崇尚自然,广泛移植山林苗木,经济发达,注重林木的审美。
到了宋朝的时候,桂花进入寻常百姓家,桂树四季长青,秋天又有特别迷人的花香,所以在院落,阑干边种植,起到绿化庭院,遮阴防尘的作用,桂花可以酿酒解郁,所以广泛种植。
李清照时代是北宋与南宋的交界时期,庭院花木的种植相当普及,所以中秋时段,在庭院里就可以看月亮,闻到桂花特别迷人和怡人的芬芳。
此时秋天万木呈现凋落之势,花事无多,桂花则以横绝的芬芳独占秋色,成为不可忽略的一道风景,这风景不止是眼睛,更是嗅觉,直通脑窍。
”暗淡轻黄体形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比起许多艳丽的花木,桂花实在是或许细小,虽然有金桂银桂丹桂等区别,但它的花在深绿的叶子间,实在是貌不惊人。其中黄色的桂花居多,一丛丛一簇簇在深绿的枝头。
实际桂花也有开的非常壮观的品种,一簇簇花像一根根金黄的小蜡烛站在枝头,但是这种品种稀少,需要很湿润养分很好的水土,才能让花芽密集而长。通常的桂花,就是一小团一小簇的点缀在枝头,看起来不明显,细看,则是一小朵一小朵的娇黄,看起来那么若不经风。
李清照这首桂花是金桂或者银桂,貌不惊人,所谓情疏迹远,是指它没有打眼和夺人的姿色,但是,正是这种不惊人的容貌,却有夺人的芬芳。
古人以色侍人,是种悲哀,但桂花香气代表了桂花与色之外,有过人的才华。那通常都是指高人和君子。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通常好看的花,都是绿叶红花,而且李清照的审美也很高,好花的叶子是浅绿,而花朵呢,则是颜色较轻盈打眼,只要有所谓参差对照的美。
那么桂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色彩搭配呢?深绿色的叶子,细碎的黄花或者深黄深红色的小花,从审美的角度来讲,这种颜色犯冲。但是当代的审美这种颜色是作为底色存在的,比如深绿配咖啡,深绿配浅黄,是作为咖啡馆,秋冬衣裳的底色,耐脏,虽然不够鲜明,但不刺激人的眼睛。
所以李清照没有否认桂花不出色,但是,桂花自有傲娇的地方,就是天香。一香冲天,不但掩盖了自己的缺点,而且跻身名花之列,所以,李清照毫不客气的赞美它,是花中第一流,香冠群花。
那么桂花的香气,美好到什么地步呢?
”梅应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俗话说冬梅秋菊。这是指秋冬两季花事无多,秋天有菊花,冬天有梅花,这两种花凌霜傲雪,清香扑鼻,且比桂花硕大。但是就是这两种花,在香气上也难以匹敌桂花,可见桂花香气,惊艳持久,有独特的芳香特质,让人闻过就不忘。
而桂花是中秋时节最好的花,人们过中秋,第一个想到的是桂花,而不是木槿,紫薇,木芙蓉,菊花。
这个”画阑开处”很有意思。因为我说过在宋朝,桂花才广泛的用于普通庭院栏杆边的栽培。在宋朝之前,它是贵族的大建筑边的树木,代表华堂高贵,甚至桂树是代表男性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桂树才升华到月宫里,当然嫦娥月宫里的雕梁画栋是应对人间的。人间有了阑干,月亮上才有阑干。
李清照的画阑开处,明显有着写实,虽然她也借用了唐朝李贺“画栏桂树悬秋香“,但李贺写的是汉朝宫廷。李清照此时生活在富庶安定的闺阁里,她所看到的是桂花的盛世,无所不在的桂花和桂花香。以她敏感的审美,自然对桂花情有独钟。
但是下面这句,就暴露了她的短板。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她说屈原当年写了那么多花草,比如荷花,兰草,为什么独独没有写桂花呢?
到底是闺阁女子,又或者看书不仔细。虽然屈原《离骚》写桂花少,但也不是没有。
“矫菌桂以纫蕙兮。“当然有人说菌桂不是桂花,是肉桂。
但“援北斗兮酌桂浆””莫桂酒兮椒浆“屈原《九歌》则是明显秋天的桂花了。而且一步到位的是那个时候的桂花是芬芳上品,直接用作酿酒,作为宗教祭祀,然后驱寒饮用。
在屈原的心中,桂花何止是香,是可以酿酒,可以成仙的玉液琼浆。所以才有用天上的北斗做勺子,去饮用桂花酒的豪情与浪漫。
而且屈原比李清照更有现实感。战国时期,桂木难得,通常从南方深山里砍伐托运京城,桂木笔直,承重好,木文细腻,是宫廷建筑的上等原料,所以特别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