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战争始末,辽:我不负卿,实卿负我

2020-10-09 15:27:35 作者: 宋辽战争始末

战争第二阶段

公元982年,开创景圣中兴的一代英主辽景宗耶律贤病逝。公元986年,宋太宗以辽帝年幼、太后萧绰摄政、内部不稳为可乘之机,决心分兵三路出击收复幽燕之地,史称雍熙北伐。

针对宋军三路大军压境的紧迫之势,萧太后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先对付威胁最大的宋东路军,再转移兵力对付力量较弱的中西二路宋军。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精骑数万南下会合耶律休哥迎战宋东路军。

萧太后

东路宋军连败辽军。辽国耶律休哥避免与宋军争锋,昼出精锐虚张声势,夜遣轻骑袭扰,断其粮道,疲惫宋军。曹彬部宋军因粮草不济便退兵至白沟。此时,曹彬部下诸将听说中西两路军连克州县、因此求功心切,都主张出战。曹彬听信诸将意见,在补充粮食后,引军北渡白沟河,向涿州进军。到达涿州后,曹彬得知萧太后和辽圣宗率大军已经会同耶律休哥军钳击东路宋军。于是,曹彬命部将卢斌携带城中民众先行向南撤退,亲率主力断后。发现宋军撤退后,耶律休哥迅速抓住战机,立即率领精骑发起追击。耶律休哥的骑兵在歧沟关追上了逃跑的宋军,这支疲惫之师霎时崩溃,曹彬率领溃军连夜抢渡拒马河,慌乱中人马自相践踏,伤亡甚众,宋军残部逃至易水南岸,又被耶律休哥的骑兵追上,前后死者数万人。

耶律休哥

宋太宗得知东路宋军惨败,急令中路军退守定州,西路军退屯代州。随后,萧太后又迅速集中兵力向中路和西路宋军发起进攻。中路宋军不战而退,躲过了辽军的追击。当时朝廷下诏把四州的百姓迁徙到内地,命令潘美等人带领部下的军队保护百姓,因而西路军没能快速南撤。结果,主帅潘美临阵败逃,副帅杨业身受重伤为辽军所擒,绝食三日而死。后来,辽国在密云古北口修建杨无敌庙,以祀奠杨业。

雍熙北伐

此后,辽军开始对宋朝开展报复性反击。公元986年冬,萧太后与耶律休哥会兵,在君子馆之战中全歼宋军数万。公元988年,辽圣宗率军数月间连下满城、新乐、祁州等地,唯于唐河被宋定州守将李继隆、袁继忠率军击败。公元989年,宋军护送辎重赴威虏军,耶律休哥率数万骑前往截击,被宋将尹继伦率数千骑乘其早膳突袭,耶律休哥受伤先逃,辽军惊溃,死亡甚众。公元995年,辽韩德威率数万骑两次攻麟州,均被宋将折御卿率部击败。公元999年,辽圣宗率军攻保州、不克,转兵进袭宁边军、祁州、赵州等地。公元1000年初,辽圣宗败宋军于瀛州西南,掠淄州、齐州而归。公元1001年冬,辽军攻长城口,被宋军击败,丧师2万人。公元1002年,辽军攻静戎军及保州,获胜而返。公元1003年,辽军攻望都,俘宋副都部署王继忠,歼其所部。

战争的第三阶段——澶渊之盟

自宋太宗北伐幽燕之地起,宋辽之间已经大战25个年头。绵延不绝的厮杀后,宋朝无力收复燕云十六州,而辽国的报复性反击也没有取得宋朝的疆土。宋辽双方承担着极大的战争消耗。宋辽君臣的厌战情绪逐步上升。

公元1004年秋,为捞到更大的谈判筹码,萧太后与辽圣宗决定采取以打促谈的方针,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从辽军出发到兵临澶州城下,萧太后一直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向北宋朝廷发出和谈信息,但是辽国索取关南地区(即燕云地区的组成部分)的和谈条件被宋真宗所拒绝。之后,辽二十万大军继续大举进攻河北地区,但并无实质性收获。为逼迫宋廷就范,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急行千里,到达澶州城下。宋朝朝野震动,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宋朝大臣王钦若主张迁都升州,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宰相寇准力请宋真宗赵恒亲征。宋真宗被迫北上。

寇准

宋真宗到达澶州后,寇准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宋军士气大振。不久,宋军在澶州前线以伏弩射杀辽军大将萧挞凛,辽军士气受挫。同时,因为辽军战线拉得过长,补给非常困难,再加上孤军挺进宋朝腹地,万一战败,后果不堪设想。于是萧太后再度派人入澶州转达了自己罢兵息战的愿望。这也正是赵恒的心愿,所以当即回信表示宋朝愿与契丹达成和解。

澶渊之战

由于辽军南下攻宋受挫,特别是先锋大将萧挞凛被射死,即使辽军是与宋朝签订城下之盟的,但其谈判筹码成色也是不够的。最终,辽放弃对关南之地的索取,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宋真宗原先估计的岁入百万,减为三十万(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为兄;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澶渊之盟的积极意义远大于消极:其一,澶渊之盟以后,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余年的战争,“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干戈”,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之和平。其二,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岁币(30万)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3000万)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

此外,其屈辱性弱于汉高祖的白马之围后,每年都要向匈奴送出宗室女子及大量钱财,物资换取和平。即便如此,匈奴还是毫无信誉,年年南下骚扰掳劫。也低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渭水之盟,唐太宗倾尽府库,换取突厥人的退兵言和。至于所谓的澶渊之盟导致后来的“忘战去兵”、“兵备松弛”,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这完全是后来的宋朝君臣不思进取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