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李严都主动投降刘备,为何张任偏偏要保住刘璋?忠义值得提倡

2020-10-15 20:32:10 作者: 法正李严都主

这世上识时务之人不在少数,但是也不能否认那些忠心不二的人就绝迹了。在刘备夺取益州的过程中,益州的文臣武将基本都投降了刘备,可是张任偏偏就是不投降。

为此刘备只能杀掉张任,张任临死前给出的理由也很干脆,那就是一臣不侍二主,有如此忠心的人,就这么死了的确可惜,可是如果他为了求生,投降了刘备,或许也就不稀奇了。

一、生死事小,名节事大。

张任的脾气从他的表现来就能知道,是那种牛一样的倔脾气。他原本是刘璋手下的大将,虽然没有委以重任,但是好歹得到了刘璋的信任。

张任觉得,真的英雄就应该忠贞不屈,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之一。一辈子只侍奉一个主公,这也是封建王朝能够得以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每个大臣成天就想着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话,那么好了,谁兵强马壮就投降谁,中国历史上可就不仅仅只有这么一点大一统王朝了,可能一两年就要换一个王朝。皇帝的贤能并不能保障王朝的稳定,而臣子的忠心铁定可以保证这一切。如果大臣们个个都是司马懿、赵匡胤之流,那中国历史可就热闹多了。张任是一个看重名节超过生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主子是刘璋,既然已经确定了,那么就永远不会更改,这种忠义是值得赞扬的。

现在他技不如人,无法帮助刘璋击退刘备,这已经是对不起刘璋了,如果再投降刘备,在张任看来,这不是人干得出来的事情。

先主大怒,召璋白水军督杨怀,责以无礼,斩之。乃使黄忠、卓膺勒兵向璋。先主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引兵与忠、膺等进到涪,据其城。璋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於涪,皆破败,退保绵竹。---《三国志》

刘备对他的忠勇十分赞赏,希望他能够投降自己。可惜张任跟其他人不一样,他是一个“不识时务”的人,他宁可选择去死,也不会假惺惺地为了活着而讨好刘备。

其实这也是对刘备的一种尊重,大丈夫死则死耳,何必虚情假意搞那么多事情出来呢?所以我觉得张任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一种骨气。

二、张任的同僚们,基本全都投降了刘备。

和张任形成鲜明反差的,可能就是刘璋手下的其他人了。代表人物当然有张松、李严、法正、黄权、吴懿等等。

张松是第一个出卖刘璋的人,他早早就和刘备沟通好了,刘备能够入川,也是张松一手造成的,可惜后来事发,张松被刘璋给宰了,他没机会享受到刘备夺取益州以后的好处。法正跟张松串通一气,早就在暗地里支持刘备了。因为他在刘璋这里不受重用,就做个县令级别的官,哪里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呢?到了刘备那儿,法正可是成为了刘备核心集团里的一员,是刘备当时最看好的军师。李严本来还假惺惺地帮助刘璋去对抗刘备,可是刘备大军一到,他立刻带着全部人马举双手投降刘备。此后张松、法正早逝,李严成为了益州派中的代表人物,也得到了刘备的重用,成为了刘备的托孤重臣。黄权在刘备入川前,就强烈反对刘备入川这件事。因为他深知,一山不容二虎,刘备来了刘璋的位置就保不住了。此后更是劝刘璋不要前去涪城迎接刘备,一直到了刘璋投降刘备的时候,黄权这才愿意给刘备打工。吴懿本来和张任一起在涪城对抗刘备,可是兵败以后,张任逃到绵竹继续抵抗,而吴懿已经归降了刘备。此后吴懿得到刘备重用,他的妹妹吴夫人更是成为了刘备的皇后。理由很简单,因为相面的人曾经说过,吴夫人有大富大贵之相。这些人都是张任的同僚,可是他们没有哪个是为刘璋殉国的。可见张任的确是益州军中,为数不多的忠诚派。

三、张任被杀,其实是时间差的错。

其实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张任被杀是不是太着急了?如果刘璋带头投降了,张任是不是就不用被杀了?他甚至可以跟随刘璋一起,投降刘备。

这是一个程序上的关键问题,刘璋没有投降刘备的时候,那么张任必然要为自己的主公拼死杀敌。不投降刘备也很正常。

璋复遣李严督绵竹诸军,严率众降先主。先主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先主进军围雒。---《三国志》

可是刘璋如果投降了刘备,那么张任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刘备的部下,他岂有不投降的道理呢?不投降的话,岂不就是背弃了自己的原先的主子了么?

所以我认为,张任誓死不投降,其实就是时间差的问题。如果张任当时在成都城内,说不定就跟着刘璋一起投降刘备了,可惜这一切没有发生。

多年以后,刘禅带着文武百官出城投降邓艾,蜀汉帝国彻底灭亡。这个时候姜维依旧带着人马在剑阁道阻挡钟会大军。

可是刘禅写了一封诏书给姜维,让姜维投降钟会。姜维只能按照刘禅的吩咐,投降了钟会。姜维手里有8万人马,他完全可以再做抵抗。

可是他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刘禅已经投降了,姜维如果还要反抗,那就是在反抗刘禅了,等于就是叛国了。

张任的情况和姜维正好相反,张任兵败的时候,刘璋还在努力抵抗着刘备。所以这个时候张任当然不能投降刘备,这个时候投降,那就是背叛了刘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